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郭旭清
[导读]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语文作为学生主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郭旭清
        广东省廉江市第四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摘要: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语文作为学生主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细致分析,以此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前言:素质教学的不断改革,使得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小学语文作为主要的培养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缺乏等,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加大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问题
语文教学需要学习我们熟悉的汉字,对于语文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在发展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对自身的约束相对较差,导致课堂秩序不佳,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为了维护课堂秩序,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也就是注入式教学,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没有创造性,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1]。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只知道对范文死记硬背,词汇的掌握量不够,用固定的句式造出来的句子也没有创新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写作需求,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颖性,语法僵硬,严重阻碍学生智力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生写作素材缺乏
写作的前提条件是阅读,只要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写出有创造性的作文,提高小学语文的写作水平[2]。由于许多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量较低,在生活中缺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没有大量的词汇进行创作,不能将自身的实际想法用语言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作文没有新颖性,枯燥乏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分开进行,导致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没有及时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不重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缓慢,从而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
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教学作为主体进行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不强,只能按照教师的思想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严重缺乏主观意识,对作文的写作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另外,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草草了事,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作文水平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改善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的热情,提升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需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学校课堂不同,面对小学生喜欢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精神、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特点,自身的阅读知识面相对宽广,有利于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养成一种习惯,促进学生对写作词汇的掌握,对于写作能力的创造性有所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通过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在通过基础的教学任务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讲述一些类似的故事,在结尾时留下悬念,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会主动去翻阅课外读物,自行寻找答案,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进行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对词汇量进行掌握,对于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写作与思维能力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避免选择与教材课本有关的内容,课外读物作为给学生提高阅读兴趣而存在,例如童话、寓言、名著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想象力,对写作探索的热情。在进行课外读物阅读时,学生可以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提高思维散发能力,开阔自身的眼界,增长自身阅历[3]。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使文章语句的逻辑顺序合理有序,将写作主题清晰地表达出来,提高写作水平。
(三)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读物的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且通过自身的理解对词汇量熟练地掌握,能够逐渐对写作的主题进行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为进行良好的创作提供前提条件。课外读物的内容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因此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和现实性,特别是小学课外读物,则是根据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内容的编写,有助于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在这个作用下,对学生的生活阅历进行丰富,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课外读物积累素材
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时,会积累许多的词汇、句式,以此为自身写作积累素材。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草船借箭》一文中,教师在完成授课之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名著,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故事的掌握,对于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积累,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相关的写作题目,能够根据自身的素材积累,进行创作,继而使写作水平提升。同时,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同时,强调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好的词句进行摘抄,为写作提供素材,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二)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
现阶段,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时,仅停留在“读”的层次,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因此学生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无法在写作过程中将其融入进去,不能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因此,学生应在阅读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三毛流浪记》,讲述当时三毛流浪的背景以及三毛积极乐观的态度。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我们的幸福生活》,结合三毛的经历,进行思考并创作。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散发能力,通过生活现状的对比,描绘现阶段我们生活的美好,对旧社会的黑暗进行抨击,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有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三)通过阅读带动学生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在于情感的抒发,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情感是写作的必备条件。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需要注意选取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情感引导,使学生的写作富有丰富的情感内容,激起阅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写作兴趣提高。例如,《赤色小子》的课外读物,在学习了《白马》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先自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之后,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喜子为什么将白马退下山崖,如果不推,会发生什么”,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喜子推白马出于对战友的忠诚。让学生了解喜子的复杂情感,为自己以后的作文增添情感色彩。
结论: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与思维能力、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引,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慕文仲.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02-103.
[2]黄俭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1):141-142.
[3]殷秀梅.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华夏教师,2020(06):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