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飞
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中营学校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观念,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的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若能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教育的发展均会产生积极意义。下面我联系实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必要性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良传统;教育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中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渗透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优良传统教育的渗透途径有限,部分教师也找不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领悟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根据具体语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灵活变化多种教学方法,方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优良传统,实现有效学习。
(二)对优良传统教育不够重视
意识引领行为,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只有学校、教师重视优良传统教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来开展,优良传统的作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关意识,语文课堂中仍主要围绕语文知识、技能教学开展,不注重对相关传统美德的渗透;教学评价中,也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忽略了中华优良传统教育问题的精髓,使得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渗透与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国学著作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国学是重要的知识体系,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优良传统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国学著作的作用价值,利用国学著作开展优良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与国学经典有机整合,于语文校本课程中融入国学经典中能对小学生思想产生启发作用的内容,从而实现优良传统的有机渗透。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时间,留出时间让学生广泛涉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可在每天开课前留给学生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利用国学经典著作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讲解工作,小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起来难度大,教师要在学生诵读过程中及时给学生进行解释,方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优良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工具与载体,教师在开展优良传统文化教学时,也应充分利用教材,将语文教材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在文章选取、结构编排等方面也做了很大改动,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优良传统的文章,其中许多古诗词中都体现了优良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应用这些有效元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从语文课本中挖掘出有关优良传统的内涵,将其与一些事例、图片、故事等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策略地向学生灌输、渗透,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使他们能逐渐了解到优良传统的意义所在。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优良传统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阵地但并不是唯一阵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优良传统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礼节,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专业水平
要想实现优良传统教育的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水平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做到德才兼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能耐心、详细讲解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为优良传统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
(三)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优良传统教育渗透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学生身处于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时,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各类有效资源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优良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将班级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板报主题,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整理、利用,完成板报设计活动,这样既能让教室中多了一份古风古韵,又能使学生从设计板报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于每周一或周五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有关优良传统文化学习的辩论赛、演讲会等,以此深化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优化教学方案,确保优良传统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结束语
综上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教师要能树立优良传统教育意识,并能充分利用教材等有效资源构建高效率课内、课外课堂,能根据实际学情不断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陈雅涵.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8):92.
[2]欧阳凡子.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吴堃.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163.
[4]黄艳钏.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