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城关初级中学 715100
【摘要】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阅读都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考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阅读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高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这一模块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们重视阅读,爱上阅读。阅读分为细读和泛读,作为初中生来说,细读更加需要学生去花时间学习,仔细揣摩文章,学习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 语文阅读 文本细读 有效策略
【正文】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有些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注重给学生们讲解基础知识,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讲解生词生字。给予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内容教学时间较少,这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学习。还有些教师依然采用灌输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不能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想法,拓展思维。教师要改变从前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对文本进行仔细阅读。
一、探究式细读文章
有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喜欢一带而过,掌握好文章的大致内容就已经是最主要的目标,像看小说一样粗略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不仅不能让学生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对于学生对文章当中知识点的掌握产生不利影响。不能很好的获得到作者表达的意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让学生们懂得正确阅读的好处。引导学生们对文章进行细读,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中的《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探究。《春》作为一篇散文,在仔细阅读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事迹促进学生们对文章背景以及内容的深刻了解。当学生们了解了作者之后,在与学生真正的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留下任务,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去阅读,如:请大家勾画出本文章出现的修辞手法、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就是探究式阅读,有利于学生更仔细的去阅读文章,更加投入到阅读当中去。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去仔细阅读,刻意去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探究式阅读,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充分的去思考,集中精力在阅读上,促进知识点的掌握。
二、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文章
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作用显而易见,阅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正确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方式不对,那么就不能把阅读的作用很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学生在阅读时要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在一篇文章的阅读过后有所收获,而不是简单的大致浏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的《背影》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仔细分析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思想。背影主要描写了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突出中心思想。背影作为一篇叙事散文,教师要给学生们理清顺序,让学生们在阅读时仔细耐心,有目的阅读学习课文当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们用心去读,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可以应用到写作当中的内容,让学生们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上课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三、细读文章,品味作者情感
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对作者进行充分的了解。作者在写文章时会带有情感去写,这也成为了教师给学生们讲解文章时的一项重点,教师在教学时抓住作者的感情线路,有利于对文章进行一个准确的分析,才能正确的给学生们传达文章。阅读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才能够进行深刻的阅读,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阅读,渴望阅读。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学生更要去了解作者的经历,以及人生背景,促进对文章挺感的,学习。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去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了这篇文章,让学生们进行思想感情的投入,切身体会作者当时的处境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的感情线路,也可以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帮助,学习质量也得到一个好的提高。
【结束语】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的一次重要机会,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仔细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是每位同学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去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内容表达,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达到一个新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学习点,不管是内容还是结构,都需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劲松.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70.
[2]柳文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