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孟椿
浙江省浦江县虞宅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 主题阅读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从多个角度将不同信息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在品读过程中,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主题阅读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人生感知和情感积淀,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结合所学文章引入相关的课外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概括文章主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难知识点,增加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明确阅读主题,选择恰当阅读材料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选编的,教学主题非常丰富,有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有渗透亲情温暖的,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有……不管是哪一种主题,要应该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为侧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认真揣摩和研究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主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就可以将“美丽的秋天”作为主题,以描写秋天为主题去给学生筛选阅读文本。
其次,确定阅读主题之后,我们就需要以此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选择篇幅适宜,难度得当的阅读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选择与阅读主题相关或类似的文章,实现阅读内容的拓展,提高阅读综合性等。
另外,我们在选择阅读主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出相关主题,有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深化学生对生活的了解。
二、注重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握文章主旨、概括主题。而主题阅读正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阅读教学时,必须要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面对批注式、标注式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方法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以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等因素为依据,选择恰当、适合的阅读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文章,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文章主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文章是以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为话题中心,通过描述青蛙在井底观察到的天的大小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认识,生动的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指导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促使他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轻松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这种阅读指导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而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笔者搜集了《朱德的扁担》《王冕学画》等课外文章,以此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文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并引领他们在文中寻找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片文章,自主分析文章在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与所学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何异同,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化分析与概括能力,提高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家校合作,升华主题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除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外,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提高家校沟通和交流的效率,将课堂主体阅读延伸到课下和家庭当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主题阅读能力的深度,丰富学生阅读内涵。
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时,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领略了文中所描述的山水风景,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中的不同风景。但是,学生的自身经历有限,很难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时就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如与孩子一起围绕该主题查找更多相关资料;带孩子出去旅游、爬山,让他们领略更加美丽的自然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主题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开展科学合理的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产生思维火花,感受心灵碰撞,分享阅读智慧,享受读书之趣。
参考文献
[1]王孝平.通过“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才智,2019(34):97.
[2]丁丛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