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盘伟洁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盘伟洁
        广东省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在接收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从小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游戏或边玩边学中发现新知,体验到探究科学事物的乐趣,逐渐培养幼儿以科学化思维来对事物的思考与解决,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策略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从小接触科学,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需要教师在幼儿平时园内生活中,积极挖掘科学教育的素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途径,来将科学知识逐渐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细节中。提升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教师首先应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能带给幼儿快乐引发幼儿兴趣的教育形式,将科学与游戏相融合。
一、科学教育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幼儿对科学事物的探究情感,组织幼儿展开简单的动手实践习惯,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若采取小学化的知识讲授形式,不仅幼儿难以领会还会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排斥感。然而,通过科学化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并在教师适当的科学引导下,使得参与游戏的幼儿在释放天性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在快乐有趣的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在好奇、思考、实践、创新中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问题
2.1单一化的教育模式
在展开科学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常是将相关的知识点,用较为儿童化的语言形式,直接灌输式的讲给幼儿们听,让幼儿对科学的认知途径,成为了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的两种接收模式,而缺乏幼儿喜欢的动手探究形式。另外,有些即使本来看似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在教师“一手包办”的操作教学下,还是演变成教师的“主场”,通过对幼儿噪动的想动手一探究竟的想法的压制,强调幼儿端正坐不准“吵”和“动手”的控制下,让幼儿只能乖乖看着教师的演示,从而将幼儿内心想探究科学的兴致给逐渐抹灭。
2.2重视教育结果忽略教育过程
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及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应重点落实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需要研究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幼儿展开趣味化的游戏活动,在带动幼儿参与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在实践的动手过程中,增强探究科学的体验,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但很多幼儿教师,为了维护好幼儿在园期间的秩序,过度要求幼儿“安静守纪”而剥夺了幼儿发言及动手的机会,只注重最后教育活动的结果,而让科学教育过程流程化,从而忽略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情感诉求,也没有顾及到幼儿存在的一些疑问。使得降低了幼儿自主探究的乐趣,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习惯,也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3.1创造科学教育探究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更是产生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创设出适宜于幼儿生活与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智慧化的设计,来为幼儿打造趣味化的启蒙乐园。例如,提供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条件,选择与设置好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区域空间,投影定各个年龄段的区域活动区,如设计好幼儿户外锻炼区、室内教学区、室内游戏区、阅读区、手工区、美术区等。

幼儿教育阶段,以游戏化教育活动为主,教师在设计游戏形式时,可以将硬件设施与现代信息软件相结合,提供给幼儿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在需要动手实践的游戏环节中,教师应带领幼儿到专门的实验区,提供相关的材料工具,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与示范,然后指导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例如,教师可带着幼儿到附近的农场,或是植物园,基于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下,引导幼儿观察农场或植物园里的各种小昆虫及各种植物,如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各类花卉,还有庄园里的各种季节性的农作物等,教师给幼儿们普及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讲各种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另外,在幼儿自主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多思考,多发问,向教师提出各种心中存在的疑惑,教师耐心地一一解答。此外,在结束户外的农场或植物园的观察游览活动外,在幼儿回家后,可在家长的支持下,用笔画出自己户外游览的所见所感,即使幼儿在写写画画中的表达并不准确,但教师仍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探索精神。
3.2创设游戏化的教育氛围
以展开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于对幼儿认知特点的理解上,来“爱屋及屋”地设计教学活动。对于颜色鲜艳,有着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易引起幼儿的研究兴趣,相反,抽象性的文字对幼儿来说,像是“天书”,不仅理解困难,还毫无学习兴趣。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知“人体消化器官”的学习时,如果只是出示挂图,向幼儿一一地讲解各部位器官的名称和作用,想想这种成人化的教学模式就不适宜于幼儿的认知。因此,教师基于幼儿层面,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小朋友喜欢旅游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一处景地,大家要不要一起去呢?”这样一开场,便赢得幼儿一阵欢呼声,也随之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老师接着问大家“今天的旅游景点,是带领小朋友去我们的身体里旅游!”幼儿一听更是惊奇地竖起了耳朵。“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都去到哪里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人体构造图,再来在拥有立体图片与语音讲解的视频资料中,一步步深化幼儿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知印象,然后通过动图让幼儿了解从食物从口腔,再到肠胃、再到消化吸收与排解的过程,让幼儿清晰地建立了人体消化器官的运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3.3多样化创办科学实践活动
幼儿的成长,是每个家长尤为关注的阶段,也是教师应精心教育的黄金时期。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园内时常举办一些有利于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展开多样化的科技类、社会类、人际交往类等不同形式的游戏化活动。例如,教师在周末创设“森林大课堂”的户外主题学习活动,让家长带着各自的宝宝来到附近的公园,或是丛林,小山景区等地,让孩子们发现与“森林”有关的自然事物,体验户外亲子快乐的同时,成为孩子一对一的森林知识咨询员;还可以让幼儿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参与各类美食制作,如端午节期间,让幼儿体验亲手包粽子,在暑假期间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果冻布丁”或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手工任务,让幼儿自主发现家里可用的食材,创意发挥制作成各种清凉可口的解暑饮品。如有的幼儿喜爱巧克力,便学着以前吃过的多色冰淇凌的样子,便将巧克力弄碎,和酸奶放在一个器具里,然后幼儿又看到妈妈煮有红豆汤,便又将捞出红豆撒在里面,将这些材料搅拌后放冰箱里密封冷藏,后来就变成了自制的多味冷冰淇凌了!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在幼儿园内展开科学教育游戏化必要性的分析,可看出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氛围中,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创造科学教育游戏环境,创设游戏化的教育氛围,多样化创办科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敬诒.试析如何结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J].华夏教师,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