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通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 200092
摘要:户外建构游戏是建构游戏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喜欢的众多游戏之一,户外建构游戏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因为其场地宽阔,材料以低结构为主,往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的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在大班幼儿户外建构游戏中因为提供的材料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对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挫折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大班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
前言:
对于在幼儿园大班幼儿所在年龄段来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因此,通过开展户外建构游戏活动,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后期评价和总结,活动延伸等方面出发,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大班幼儿主观能动性,年龄特点,挖掘户外建构游戏中的潜在价值,推动幼儿的思维,行动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建构游戏前期准备工作, 关注幼儿问题与兴趣
户外建构游戏既有户外游戏开放、自由、运动的属性,又有动手建构的挑战性,材料往往都是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把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的体现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公交汽车,飞机,花草,树木,动物,家具等,他们都可以用户外建构的材料进行替代组合进行替代,幼儿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零散记忆通过建构游戏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事物。所以在建构游戏的设计前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大班幼儿可以在游戏前进行图纸设计,幼儿相互组队协商要搭建的材料,有目的性的进行搭建,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提前有问题解决,进一步为户外建构游戏打下根基。
例如,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四人一组幼儿合作讨论决定搭一座大桥,并且在图纸上画了一座大桥,同时四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选择什么材料作为大桥的桥墩,两位幼儿觉得使用圆木桩的,另两位觉得使用长方形木砖的,教师发现问题后就组织全班共同讨论,请幼儿说说桥墩的作用,得出桥墩要能垒得高同时还要稳,到底用什么材料,他们组决定一起到户外建构中亲自尝试哪一种材料最牢固。在这次游戏前的准备工作中,幼儿之间出现了问题,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引出思考让全班共同参与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要找准定位,避免过分干预游戏进行,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户外建构游戏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游戏,而更趋向于群体化,合作的重要性就此显现,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因为场地以及材料的因素,幼儿的合作作品往往都比较丰富比较庞大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与户外建构材料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尤其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会产生影响,他们之间也会通过协商讨论或者是在同伴带领下收到启发获得经验的方式一起解决问题。因此,在建构游戏中,要注重细节关键,学会放手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同时避免幼儿之间发生消极行为对其他同伴产生负面作用。
例如,在一次户外建构游戏中,三位男生组合在一起,通过前期的商量设计图纸,他们决定要搭建一辆坦克,在游戏过程中,三位男生分工明确,一位负责运输材料,两位负责搭建坦克,三人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坦克的车身的,但随之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炮管的位置,因为炮管是圆口的,一位幼儿取了圆柱体进行摆放可老是会滚下来,无法固定,三个男生思考了许久就想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答复,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环顾四周或者是用不同的材料组合,三个男生没有气馁继续去寻找答案,在观察别人作品时发现了车轮的固定方法,一位男生就立马想到可以拿小的木片木板来尝试,把圆柱体架在两片木板当中,炮管总算固定住了,三个男生露出了特别自豪的笑容。给予幼儿更多的平台,注重快乐的合作体验,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后的交流分享,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户外建构游戏活动后,交流分享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幼儿的游戏经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全班幼儿得到了经验的共享,同时提升了幼儿自我反思的能力,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促进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要有效捕捉到分享点,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要提前进行思考,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拓展幼儿的思维,也要巧妙引导,才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有一组幼儿搭建了一架直升机,教师观察到了他们在建构过程中使用三块长木板作为直升机的螺旋桨,但在摆放的过程中因为重心问题一直会倒下,在随后的几次操作过程中他们不停地尝试摆放位置,通过加重长木板的最末端使木板保持住了平衡,解决了问题完成了搭建。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就邀请了该组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师在一旁提前准备好了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就螺旋桨再次的搭建,让下面的幼儿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不仅如此,教师还提出了问题: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搭建螺旋桨吗?下面的幼儿开始纷纷举手,有的说可以把两块木板交错摆放,还有的幼儿说可以把长木板换成短木板等等,原来搭建的方法有那么多,很期待下次见到不一样的直升机。有效的经验分享及引导,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新的发展,收获新的经验,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结:
总之,在大班幼儿进行户外建构游戏的各个部分都有交互的作用,教师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抓住户外建构游戏的特点,引导幼儿善于发现 ,克服困难,在发现问题后大胆尝试去解决问题,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问题,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本文立足于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地位,研究了大班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不足之处,还望学者多多赐教,共同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南姣鹏,钱海娟.大班幼儿结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1-22.
[2]葛爽.论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3):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