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陈慧娟
[导读] 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在园内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
        陈慧娟
        广东省高州市第一幼儿园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在园内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因为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自主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也不能有序地遵循各类区域活动的规则,故而,幼儿园教师给予幼儿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结合教师有效的引导,教会幼儿按照相关的游戏规则,掌握游戏过程中必要性的技巧,能在区域活动的进行中,培养幼儿丰富的知识经验,锻炼幼儿的操作技能,并在集体活动中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游戏中的有效指导,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行为时,做出的言语和行为上的反应,并结合教师的表情、动作及语言形式,对幼儿表现做出的指导与评价,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形成深刻的影响效应。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作为幼儿园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构成内容,区域游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而也使教师对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成为家长和各界极为在意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水平,直接体现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区域游戏中自己对幼儿的指导方法,通过丰富教育幼儿的经验,掌握区域游戏的指导原则与方法,利用对幼儿游戏环节中的科学指导,从各方面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幼教水平。
一、教师有效指导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必要性
1.1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因为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即使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有趣的区域活动,但幼儿还未能明确到具体的游戏操作方式,也未能建立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故而,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教会幼儿如何展开游戏的方法,在演示或语言的讲解下,让学生领会到游戏的玩法。同时教师在强调游戏规则后,能让学生懂得规范意识,继而深化学生对融入游戏的兴趣,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1.2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教师都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幼儿的认知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趣味化游戏活动。但在具体的活动中,有可能是幼儿具备有充分的自我操作能力,而有时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可能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阶段,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提点。例如,在组织幼儿玩积木游戏时,如果教师完全不管幼儿,任其摆型积木,可能有些幼儿会动下脑筋,完成创意性的杰作,而有些孩子却纯粹是打发时间,胡乱摆乱,没有发挥出积木的动脑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让学生带着一些小小的目的来完成积木的拼装,如让幼儿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造型,或是发挥自己的想象,摆出各种各样的建筑造型。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点拨下,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现状问题
2.1缺乏有效的指导,对幼儿散养式教育
结合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状况来看,很多教师疏于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指导。面对一群性格各异,有些“吵闹”的幼儿,当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便将此环节作为自己的“休息”时间,完全放手让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不太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顺利的操作,或是否能在活动中得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只是在一旁留意幼儿的安全即可。这种不注意指导的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完全是放任式成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


2.2只提供语言的指导,未做出实践性的指导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中,有些教师一味对幼儿进行操作方法理论性的讲解,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忽视了幼儿可能根本就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全面理解的状况。因为缺乏实践性的指导示范,使得幼儿面对充满一丝挑战意味的区域活动,显得手足无措,以至于无法自信或是顺利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做出有效指导的策略
3.1理论联系实际地给予指导
作为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接触过程中,应时时明确到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切不可像小学教师那样喜欢侃侃而谈,而其实幼儿的内心世界里,根本对这种理论性的教育方式不感兴趣,又或者是幼儿根本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讲述内容。故而,对于幼儿展开区域活动的环节中,教师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对幼儿循循善诱地进行思维的引导,并通过实践性的操作示范,来直观性地指导幼儿对活动的操作技能。例如,在组织幼儿制作手工剪纸的区域活动时,教师先对幼儿介绍必要性的理论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教会幼儿一些剪纸的方法,和提醒幼儿在剪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再接着拿起工具和纸质材料等,在幼儿面前边讲边示范操作。接下来再让幼儿尝试性地自行动手制作剪纸,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剪纸方法的不当,或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指导和制止,在讲与教,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有效指导幼儿的剪纸制作过程,从而发挥出科学性的教师指导作用。
3.2因人而异地给予幼儿的指导
家庭背景不同,自身性格与能力不同的幼儿们,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性的表现。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对每个幼儿持以绝对的公平与关爱,并给予因人而异的教育指导。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们进行美术绘画时,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的想象能力,也有着个性异的绘画基础。如在指导幼儿画关于水果的内容时,可能教师先给幼儿们做出过示范, 也讲过“苹果是圆圆的”、“梨子是上面窄窄的,下面略圆”、“香蕉像一个个小小的月份亮串联在一起”,但在后面幼儿拿起画笔绘画时,却有了五花八门的创作。对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思维,不应打击幼儿的绘画积极性。如有的教师对学生画的苹果涂上黄色的颜料时,评价道“苹果不是这个颜色哦!”要知道,在幼儿的心中,他们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教师应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并因人而异地给予支持鼓励。或许幼儿不想按照教师的教会来固化的绘画,想画超乎常规性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故而在指导幼儿创作时,教师可顺利着幼儿的想法来完善,从而有效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3.3要展开对幼儿思想品质的引导
虽然幼儿年龄小,理应得到家长与教师一定的理解与包容,但面对一些原则性问题,教师作为教育引领者,也应及时给予幼儿正确思想的引导,在平时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教会幼儿认知到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例如,在音乐区域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看到幼儿积极性很高,一会就学会儿歌的哼唱,教师为锻炼幼儿的舞台表现力,就点名让幼儿上台给大家演唱刚会的儿歌,并强调其他小朋友在当好听众,不许打扰台上小朋友的表演。但在台上小朋友正全情投入演唱中,台下依然有小朋友不顾场合地大声讲话,对此教师就需要教育其要遵特秩序,并懂得到顾及他人感受,不应打扰别的正式的表演活动,教会幼儿懂得公共秩序;又如,在游戏区,有的小朋友喜欢争抢别人手里的玩具,教师也应及时制作和教导,在防范幼儿肢体冲突时,也要教育小朋友要养成谦和有礼的美德,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应先征求人的同意,而不是强取豪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园内生活的主体部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对幼儿做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并因人而异地给予幼儿的指导,还采展开对幼儿思想品质的引导,根据区域活动的特点,从各方面实施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冬玲.四环节模式区域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