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亮
广州市增城区碧桂园学校,广东 广州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总目标提到增强学生的“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针对总目标进行了阐述。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对浅薄,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以及体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设计符合这个群体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一、系统掌握理论,定位实施目标
1.教学模式的概述与结构
华南师范大学李志厚教授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方略》[ 《新课程教学方略》]一书中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概述。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定型的较为典型的教学结构方式”。而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共分为5大点: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目标、程序、策略、评价。
2.以生为本确定实施目标
不难看出在低年级的数与代数领域,教材都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出运算,从“图片信息”——“图片与符号”——“图文信息”——“文字信息”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在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上给了“三步骤”的指导意见:一年级上册:“图中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一年级下册“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年级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二、形成教学模式,具体实施验证
为了进一步规范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管理,针对解决问题的新授课,运用“两部四环”教学模式,即把一节课大致分成两个部分,前20分钟为新课讲解,后20分钟为当堂反馈。这两部分包括“微课自学,翻转互动,总结升华,当堂反馈”四个环节。第一环“微课自学”分解为:“出示目标”、“课前微课”、“自学质疑”;第二环“翻转互动”分解为:“组内讨论”、“课中展示”、“合作交流”;第三环“总结升华”分解为:“总结释疑”、“建立模型”、“概括升华”;第四环“当堂反馈”分解为:“课中检测”、“及时反馈”、“掌握新知”。
《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等分”和“包含除”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时采用的是两部四环的教学模式,“四环”即:
(一)引导启发,揭示课题【2分钟】
通过课前微课自学,找出教材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从而体会两个题目的两层含义。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都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6分钟】
1.教学例2:理解“均分”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子里。(1)通过观察和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了什么?】(2)题目的15和3各代表什么?【怎样解答?】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好图,并说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吗?(4)理清数量关系,小组汇报。(5)列出算式。15÷3=5(只)(6)检查结果【解答正确吗。】
2.教学例3:理解“等分”问题
(1)自主审题,找出数学信息。【知道了什么?】(2)画图理解题意。【怎样解答?】(3)学生自主画图,并说明缘由。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4)列式解题。15÷5=3(个)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解答正确吗?】集体交流进行验证。“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三)比较异同,突破难点【2分钟】
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请学生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四)专项练习,建立模型【20分钟】
分层设计练习类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要求及方法
1.出示学习目标和目标导学。学习目标对一节课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所给出的是一单元总目标,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又分为若干个具体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去分解单元目标为课时目标。另外,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过小的特点,需要对他们的学习目标做更具体的描述,以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去叙述。
2.学生自学部分教师应给以正确的指导。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指导应遵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可以根据自己学生年级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适当准备导学案,使学生的自学更有针对性。
3.翻转互动应该是在前面学生的微课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学要灵活掌握好,以“自学”为基础,以“引导”为前提,以“互动”为枢纽。学生的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可以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方式的学习,还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交流,既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又创造了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在总结升华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对知识的形成,问题的总结,都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总结。
5.当堂反馈这个环节共20分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层作业,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承认差异存在于所有人群中,允许甚至鼓励合理的差异存在,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基于对深改新理念的理解,在课堂训练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分层训练的方式,把训练题也设计为基础训练、提高训练、拓展训练、自创训练。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基础训练为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认真完成,选做题鼓励学生完成。
6.黑板板书要求:
黑板大致分成3大板块,左上出示教学目标;右上为新课板书、重要知识点及例题;左下右下为课中学生上台练习区。
新课标背景下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用动画“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的自学能力,在“翻转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总结升华”环节突出重难点,“当堂反馈”环节拓展知识,建立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 新课程教学论丛书.2013(09)
[2]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映平.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探讨[J].基础教育参考,2011(13):38-43.
[4]张锡波.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24-25.
[5]谢光祥. 在继承和创新中寻求平衡——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19):91-91.
[6]杨孝斌, 汪秉彝.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4):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