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杏贤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鸭湖小学 广东省 广州市510820
摘要: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而且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如果依靠传统的题海战术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显然不符合现阶段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技能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现状 策略分析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展开自主学习,还体现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并提出问题,进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推进和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就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现状
1.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的动力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已经习惯于接受既定的数学公式和运算步骤,很少花费时间去思考问题的由来和创新解题步骤,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2.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
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及家长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量,应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在这种反复式的练习过程中,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部分解题技能,但是对发散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还是提不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将自己作为整堂课的主体,忽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对自己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教学理念严重阻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对策分析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新时代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时,如果只是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笼统地讲解给学生,可能致使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设计一道因数和倍数的题目,并由其他学生解答,这样学生在设计和解答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实际意义,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强化记忆能力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运用问题启发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为目标,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尚未成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借助数学中的问题开展启发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比如,教师要通过不断创新数学提问方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掌握数学解答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长方体,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有几个面是相同的?有几条棱是相同的呢?请你们在长方体的每个面上用A、B、C···等标注,观察哪几个面是相同的并记录下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问,学生便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由于数学知识和推算过程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感受复杂性和压力,这时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出发点,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不断拓展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展示工具,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将图形运动的过程进行演示,从而有效传达到学生的感官中。比如,可以为学生演示长方体旋转90°、180°、360°后的状态,并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旋转一定角度后,面和棱有哪些位置变化,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也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强化个人见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心理和生活等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学生提问后也要予以及时的表扬和恰当地引导,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深入并实施,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难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创新教学手段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和认知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久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20(23):95-96.
[2]王菲菲.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名师在线,2020(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