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月娥
[导读]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各科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与以往教学中截然不同的教学要求。
        李月娥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农林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各科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与以往教学中截然不同的教学要求。只是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取得考试的高分成绩,还不能证明学生最后的优秀与否。尤其是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小学阶段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每一项科目教学中,从各种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识与品行,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建立“有心浇花花更艳”的德育思想上,结合数学教学展开的德育策略,作出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道德品质;渗透;策略
小学正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当从家庭环境中走进学校那刻起,学校就应自觉承担起对学生的“教书育人”重任。虽然很多教师对这四个饱含分量的字,早已熟烂于心,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主要还是以教学学生的知识文化为主,而很少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行投入了更多地关注,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也并非只看其知识技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素养,更是当今各行业对人才品质的需求。故而,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合理渗透德育环节,怀有一腔“有心栽花”的德育意识,来结合数学教学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2.1结合概念知识教学,植育“花朵”爱国情怀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中,包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概念,如“百分数”就是基础的知识概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百分数的概念意义上,来延伸出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事例,从而让学生认知百分数的概念,也结合事例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例如,在讲述百分数概念时,教师引用一系列与祖国相关的真实数据,来诠释百分数的意义。如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在全球范围内的百分比6.44%;还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人口数量的信息,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比率的20%,中国人口就有十三亿。除了这些基本的国家信息数据举例后,还可以具体地介绍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百分数的数据说明,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如自从2003年到2005年间,在经济方面, 我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8%的可喜成绩。可能小学生对这些百分数的数据,未能形成一定的认知概念,教师可以着重对其背景文化的对比介绍,来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让学生体会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文明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提高小学生这些未来“花朵”们,对祖国经济繁荣的自信心,培养“花朵”们的爱国情感,并激励花朵们加强学习,努力为国争光夺彩的雄心壮志。
2.2在教学实践应用中,教育“花朵”勤俭节约
“统计与概率”是六年下册教学中重点内容,为了增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知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统计实验,安排学生对某件事物的统计,从而启迪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发挥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统计”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日常生活,设计让学生统计日常用纸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细心留意自己每天的用纸情况,包括在学校里课堂学习用纸、课外作业用纸、在家完成家庭作业的用纸、其他如制作手工,自主学习等各种情况下的用纸数量,完善地登记于“日常用纸”的表格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每天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将自己每次用纸数量,在统计表中登记,以防学生统计数据效果的失真。然后,在坚持一周的统计记录后,教师引导学生算出每日平均的用纸量。再在班上将自己统计结果公布,由教师统一性的制作成各学生的用纸总的统计表。在大家看到一些差异性的用纸数据后,有些学生才发现自己一周的用纸量可能是其他同学的几倍。也许学生课外作业完成量有所不同,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量与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是大致相同的,从这两数据统计中完全可看出哪些学生有着节约用纸的好习惯,而哪些学生又有铺张浪费的问题。由此,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讨论自己的用纸细节,如有的学生反省自己是因为用草稿纸时,只用一面就丢弃了,而有的学生则分享了自己一直以来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如,只要是空白的地方,都会合理地用来打草稿,或绘制一些数学示意图,且会将以前自行打印的试卷装订成册,然后用每张卷面反面空白处当自己的草稿本。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学生们建立了节约用纸的意识,用德育艺术浇灌“花朵”,告诉学生如何节约资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2.3展开数学故事拓展,培育“花朵”勤奋好学
数学教学也并非只能与数字打交道,也可以拓展性地融入生动的故事情境,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从故事内涵中发挥对学生的德育激励。在六年级教学中,在教学关于“圆”的知识时,教师需要讲到关于圆周率的概念,在介绍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之冲。在当代数学领域中,祖之冲是第一个将圆周率的计算值,精确率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大家,其数学研究成果被世人景仰。而且对于祖之冲这个集数学与天文知识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小时候也怀有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促进了其坚持不懈投入到数学研究中的毅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延伸地讲到数学家华罗庚的动人故事,来培养学生爱学习,并为了追求知识的真理而刻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教师向学生讲述华罗庚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即使热爱数学也没能顺利读书,而是不得不打工赚钱当起了小店员。后来,因为贫困还导致华罗庚在十八岁正值青春时染上了伤寒病,落下右腿残疾的问题。因为怀着对数学研究的热情,他在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被熊庆来教授欣赏,继而得到入清华校园学习的机会,华罗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不负众望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即使在后来战乱期间,华罗庚也坚持白天任教,晚上挑灯展开对数学的研究。于是,才有了后来华罗庚对数学领域的伟大贡献,写了20多篇极具学术价值的数学论文,面对记者采访时,也直抒胸臆,希望自己能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结合圆的知识,展开了伟大数学家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伟大成就的数学家们,是如何在困苦环境里坚持自己对科学的追求,在恶劣的学习条件下勇往直前,直到达到理想的彼岸。这些故事培育“花朵”们向华罗庚、祖之冲那样刻苦勤奋地学习精神,让祖国的花儿把握当下幸福的学习环境,促进“花儿们”的学习发展。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育部门指出了要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学科内容,合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将德育与智育放置同等教育地位,从而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六年级数学教师要怀有“有心浇花花更艳”的德育思想,有意识地展开对“花朵们”的德育教育,可以结合概念知识教学,“植育花儿”的爱国情怀,在教学实践应用中,浇灌“花儿”勤俭节约,展开数学故事拓展,培育“花朵们”勤奋好学,不断挖掘教学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来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六年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探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融合的几点对策[J].考试周刊,2018.
[2]肖明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