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东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武称小学,广西百色乐业县, 533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多综合性的教育功能,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率更高,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变得更加直观生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兴趣。但由于教师使用技术的不当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大量参考文献以及实际调查,在对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都是根据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利用口述以及板书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讲解,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没有真正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总是按部就班的跟着教师的安排进行任务的被动完成,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并且其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的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不断的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做到成为课堂的主人。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第一,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具有集图、文、音、视、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者,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交流互动更多,反馈更快速,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2]。第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和传输功能,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将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时直接演示,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简化了教学过程,增加了教学密度,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听不懂、跟不上教师思维节奏的现象。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应用信息技术要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之所以我们要讲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学生在先天的禀赋,日常的学习习惯,现有的学习水平来看,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平均水平,按照教学的进度,按部就班的往前进行,可是有的学生跟不上这样的节奏,就容易丧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应用进去。
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就要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可以在课前以及课后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手段完成一定的自主化的学习,在复习原有的内容,追赶进度的同时,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让学生逐渐能够跟上课堂正常的教学进度,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增强了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关注到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愿意看到的场景。
2.2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大多数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学生年龄以及能力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疑难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实际的问题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而且由于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枯燥的定理以及公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并且这些繁琐复杂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困难,并且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独特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疑难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最终解决所有的问题,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课堂进行《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知识的讲解时,由于学生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储备不足,所以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模式的制定。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设计一个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下最终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买东西的小游戏,在游戏中设置适当的货物以及货物的价格,货物的选择可以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以及学生最喜欢的水果,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的投入到其中,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并且计算总金额,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过程中引入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联系,最终掌握所有知识。
2.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即可,但是这样的学习理念忽视了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及实际生活中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己能力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就可以提供给教师以及家长这么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让教师能够及时的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给家长进行反馈,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和教师一起进行沟通,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
例如,教师在进行《角》这一节知识的教学时,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讲解,之后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帮助孩子去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有关角的物品。同时教师和家长进行相互交流时,也要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家长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及时的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实现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相互配合,让学生能够真正达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及综合学习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在课堂上以及生活中学习的相互联系,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4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还可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特别是在网络十分发达的当下,网上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内容应有尽有,教师不仅可以搜索到各类新颖的解题方法和案例,还能搜索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普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整合相关历史知识,包括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欧多克索斯对穷竭法的发明,阿基米德对 π 的取值的研究,等等,使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和趣味性的故事教学中获取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数学人文素养,进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其可有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复杂知识的简单化,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探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光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2]中华少年, 2018 ,( 21 ):7.
[2]刘龙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探究[J].考试周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