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成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 271000
摘要:数学课程一直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的前提条件便是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优化师生互动,重新构建师生关系,尽量让学生先学,在围绕学生需求去补充教师讲解,确保学生可以及时构建数学知识。本文将从坚持平等沟通,尊重学生想法;优化学生探究,突出学生本位;完善赏识评价,保护学生兴趣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师生互动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优化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是通过单向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活动展开的,目的是要在短期内引导学生学习数量更多的数学知识,保证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结构。但是,由于长期的机械指导,初中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可能会因此变得被动机械,很难实现有效教学。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无法让学生学会学数学。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必须要通过改善师生互动模式、优化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及时进行数学探究,使其通过自主思考、有效解题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确保学生可以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一、坚持平等沟通,尊重学生想法
改善师生互动模式的第一步,便是要切实消除师生双方沟通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保证学情反馈是真实的、有效的,而教师也应由此设计课堂教学计划,让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主动与学生平等沟通,利用优良的沟通艺术去引导学生多多倾诉,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现有疑虑,根据学生的学习想法去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如此,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更易于促使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去学习数学知识,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切实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如此,也可直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会,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就如在“轴对称现象”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主动与本班学生沟通,调查了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具体认识,要求学生真诚反馈个人信息,及时提出学习建议。为此,笔者还针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图形存在轴对称现象等知识点设计了一些检测题,考查了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据此可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都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分析事物是否存在轴对称现象问题时却产生了一定的解题困惑,难以准确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有一些学生还会错误判断图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通过平等沟通,本班学生表示相比较被动接受、安静听讲,他们更加渴望通过动手操作与生活观察活动去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为此,笔者就整理了丰富的具象材料,拍摄了存在轴对称现象的生活照片,还鼓励学生通过写生活动去临摹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据此解释轴对称现象,使其切实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如此,则可很好地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学生探究,突出学生本位
优化师生互动效果的关键步骤便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主体探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成功完成建构数学新知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题。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由此转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合理取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客观分析数学探究任务的难度水平,让学生以独立探究的方式去完成简单的数学探究任务,同时也要在探究难度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活动去更新知识结构,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能动探究效果,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使其渐渐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实现长足进步。
就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教学中,由于本班学生已经通过前期学习了解了三角形,学习了图形全等的概念与条件,积累了充足的数学知识,所以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由此发散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在本节课上,各小组需通过全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逐步推导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按照一组边长一致、两组边长一致、三组边长一致的顺序去分析三角形是否具有全等关系,由此建构数学新知,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探究过程。如此,则可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课上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适当保持沉默,绝不轻易打断各小组的组内探究行为,但是会在学生举手求助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以便逐步引导学生小组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三、完善赏识评价,保护学生兴趣
在过去,初中数学教师一直都是以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的,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进步、名次上升感到开心,幸福,但是却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理想成绩而产生挫败感。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结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那么师生隔阂也会渐渐加深,并不利于改善师生互动模式,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抵触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主动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坚持赏识激励原则,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突出表现、优良行为,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切实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就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优化学生的函数思想,保证学生可以及时更新数学知识结构,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使用列表法、描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使其认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据此猜想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本班学生的学习表现十分理想,不仅主动分享了自己对一次函数图像知识的了解情况,还虚心接受了同伴所提出的图像制作方法,通过合理分工与积极配合成功画出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科能力。对此,笔者就及时赏识了本班学生的主要学习成果,重点表扬了学生乐于分享、善于沟通与合作的优良学习品质,希望学生能够由此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实践证明,本班学生都因为个人进步、教师表扬感到兴奋,而这就无形中进一步调动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直接优化师生互动形式,改善课堂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构师生互动模式,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先学,再科学介入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等有效活动可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数学,真正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保证学生可以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还要以丰富的生生探究、赏识评价活动去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习心态,让学生切实实现健康成长,优化数学教育的现实效益。
参考文献
[1]齐宁.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89.
[2]容丹.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