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律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脚步的持续迈进,小学数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小学数学课本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整体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从幼儿园刚刚迈进小学数学的门槛,对于数学只停留在非常浅表的认知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结合绘本教学,为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总结了一下几方面的内容,希望给予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个教学上的新思路。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绘本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培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能够有效的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到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而绘本教育刚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中的空间概念,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并帮助学生学习空间观念的支撑。
一、 小学数学绘本教育的意义
(一)深挖教材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所谓数学绘本教学指的就是将小学数学中的故事内容按照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并且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在小学数学中所应用到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深挖教材内容,努力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单一枯燥的知识与绘本内容进行结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笔者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小学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这一节课中,就会结合《巧用七巧板》这一绘本的 内容和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还会让学生将绘本中的“七巧板”图形用剪刀剪下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小学数学中的图形。
(二)结合生活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俗话说:“一切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从实际过程中出发,为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创造一个简单的条件。比如,笔者会通过对学生进行讲解《外婆的纽扣宝盒》这一绘本,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凯利应该怎样面对这洒落一地的纽扣呢?”或“如果你是凯利,你应该怎样做呢?”进而 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绘本内容,并主动的进行思考。然后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笔者还会进行提问,“纽扣都捡到一起就可以了么?接下来如何进行分类呢?”,然后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从家带的“纽扣袋”学具,进行实际动手训练,进而弄清楚凯利遇到的难题。
二、小学数学中融入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绘本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绘本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绘本中的内容帮助自身对枯燥的小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有效改善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且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绘本与教学实际的教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连接,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知识点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节课时,就会推荐学生阅读《丽丽的生日派对》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讲的就是丽丽想要举办一个简单的生日派对,丽丽的朋友红红需要帮助丽丽确定到底需要邀请到的朋友数量,其中就会应用到“加减法”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绘本内容的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帮助学生将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进行应用。有的学生就会通过观看绘本,明白一共需要邀请到的是5个人,并且通过加法运算,还知道其中是3个女生、2个是男生。
由此,笔者也能够从侧面观察出每一个学生在进行绘本阅读时,是否真正的吸收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二)通过绘本教学 培养学生个人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授课的角色,并不利于学生们整体的学习。所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着改革,将传统的课堂改为小组探究合作的学习课堂,通过学生组建自己的小组,通过互相交流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在这种小组模式中,融入绘本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个人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时候,就会结合《小鸭子数数》这一个绘本进行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被绘本画面感强和故事性强的因素所吸引,进而能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快速的融入到绘本的故事情节中。比如,有的学生就会提问,“老师为什么小鸭子会少数了22这个数字呢?”、“老师为什么小鸭子遇到小猫咪之后把66这个数字忘了呢?”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们在绘本于都中产生的疑问,笔者进行了一一解答,进而满足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为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绘本教学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教学,带领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绘本内容进行强化加深。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就会非常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由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丰富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自己学过的课堂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这一小节时,就会推荐学生阅读《一起一起看时间》这一绘本,通过绘本中,小兔子和小松鼠一起在钟表迷宫中漫游的过程,让学生跟随绘本中的人物,一起认识钟表,了解时间的概念。并且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会为了找寻绘本中的“线索”,根据绘本内容的指引,自觉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绘本教学 拓展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绘本教学可以恰好的帮助学生字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有效的认知概念,进而为促进学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这一节课程时,就会让学生结合《点与线的相遇》这一绘本,让学生在进行绘本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与沟通,进而为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绘本中提到的“两个点就能练成一条直线”,“三条线变能连成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四条性=线变能连成一个简单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内容,不仅帮助教师传授了知识点,还帮助学生加深了知识点学习的印象,进而促进学生明白什么是“图形”以及“图形”的概念。所以,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先通过学生阅读绘本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了解,然后再在课堂教材的讲解中,将知识点进行深化,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更加倾向于喜欢生动形象的图形的情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绘本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且对培养学生们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的课程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积极拓展多方面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打下坚定地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菲.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
[2]李翠梅.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
[3]秦琪.浅谈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价值[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