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谢玲玲
[导读] 在中职教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概率与统计版块经历高考变革,导致很多教师与学生对这一模块教学内容变革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谢玲玲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 325024
        摘要:在中职教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概率与统计版块经历高考变革,导致很多教师与学生对这一模块教学内容变革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没有深刻理解概率与统计,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给教师实际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与分析中职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改进的策略,旨在提高中职数学教师概率与统计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中职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研究
前言:
在科技、教育、农业等领域,概率与统计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数学中概率与统计这一学科教学受到重大的关注。通过概率与统计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丰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这一教学内容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概率与统计教学属于实践性的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脱离实践,下文从三个方面提出提升中职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效率与水平的策略。
一、创新合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优的模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占据着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不再适应现下教学的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合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


例如:以学习“排列、组合的应用”这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以选择,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以选择,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那么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不同的走法?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从而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不同的走法与路线,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导学生认识排列、组合这一概念,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会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逐渐对这一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概率与统计这一学科知识的历史发展渊源十分长远,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单一地脱离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无法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通过显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通过生活化问题教学情境,在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以学习“正态分布”这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学校食堂安排座位这一生活化情境问题为课堂导入式问题,引入“某学院有学生1600人,午餐时间到学院食堂就餐人员最多,大约占据学生总人数的3/4,学院食堂最多可以安排多少座位,使得空座位超过100个的概率不超过0.01?”这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素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都会具备一种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都具备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中引入典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