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佳
[导读]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王佳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要从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主动参与意识;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所以需要学生具备稳定的知识基础。而对于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等原因,导致教学有效性降低,效率也难以提升。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日常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自己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之情为出发点,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跟上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这样才不会在时代中落伍和被时代淘汰。
2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法宝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对来讲,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心智发展较为成熟,而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在这一心理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入手,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例如,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出示生活中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如在火车轨道上奔驰的火车、让学生观察课堂中有哪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现象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直接捕捉到数学信息,让学生从直接感知到观察,再到实际的动手操作,完成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2.2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角色
时代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摒弃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过渡与发展。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师是课本的建设者和研发者的教育身份。

其次,教师要充分深挖教材,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打破原本沉闷的、缺乏生机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这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能够更好地发展。这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图的三视图时,首先,教师要摒弃原来“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因为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可以采用实际观察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空间思维,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要准备好实际的教具,如圆柱、圆锥、长方体等,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部分图案,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方向开展教学。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2.3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首先,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其次,师生互动还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最后,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从而更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提升自我。
例如,在进行简单的解答题讲解时,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是否会有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其次,在解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之前所讲过的例题。解答题通常是将各章节的知识内容汇总起来的形式出现。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时,要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解题。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会真正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导者,会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迫于形势紧张,无法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得不到突破,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因素,加之高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复杂,学生所学的知识点相对较多。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数学作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述,教师要全面践行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摒弃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独立意识的人、有独特生命特征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同时,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J]. 钱新文.??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
[2]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J]. 卢艳华.??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