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焱文
重庆市潼南区朝阳小学
【摘要】教学方法因科技的发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手段的逐步优化可以有效推动了教学事业的发展。微课的应运而生,不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效果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我国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这也是教育领域的关注点。新的教学思路因为微课的出现,有了更多的发展。以微课作为教学手段之一,不但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攻克,对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加有利。与此同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微课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接受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些。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微课资源已经与教学互相融合,成为现阶段教学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微课上,将微课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的认知范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遇到数学中接触的抽象只是,都会有些困难。在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微课的资源,将学习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帮助他们对课程的内容更加理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稳定的基础。
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目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要清楚,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都是以整数的加减法作为基础,这些知识构架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生在做同分母加减法的时候,会有些疑惑。“同分母分数做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相减。”发现问题就要解决,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整理,制作成为微课视频,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解:同分母分数的概念、意义,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作为学生理解的规则,以期帮助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的概念更加清晰,达到一个思维的预热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用最快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这样的上课形式可以使学生积极的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与此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因此,微课资源是帮助学生课前预热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认知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利用微课的资源,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效果也会更胜一筹。
二、微课可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是数学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但是这门学科更关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两者并存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学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微课教学并不同,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点拨学生疑惑的方向,最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三角形的高”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来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此,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虽然观看了微课的视频,但是并没有掌握牢固。他们对于直角、钝角的理解并不深入,实际的画法中,依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在研究探索的阶段,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疑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验证,如果验证正确,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学生判断错误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这样依赖,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也经历来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学中将微课作为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微课资源,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可以利用微课资源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利用课后的微课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可存性特征更为明显,在微课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记录在其中,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课上进行掌握,在课下,也能深入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微课具有延伸性,可以有效融合线上线下的内容,将学习资源延伸到课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了基本的掌握,可以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米阿吉。不过,很多学生并不能灵活的使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微课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微课的出现具备了更多的优势,不但可以将微课从课前延伸到课后,也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出现的畏难而退。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设计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邵蒙亮.运用微课资源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新课程导学.2018(5)
【2】谷传文.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