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黄清婵
[导读] 由于新课程改革,生物这门学课重要性有所提升。
        黄清婵
        东莞市虎门第三中学 广东 东莞 523900
        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生物这门学课重要性有所提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将生物技术知识传授学生们,并且在当下素质教育模式的倡导下,教师更需要将德育教育模式融入生物课堂,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应该从生活化视角引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并且在此阶段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达到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德育教育模式;初中生物
德育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下倡导的教育模式之一。德育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熟练掌握,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提升,并且学生还能在此模式下熏陶出优秀的人格品质。生物知识联系着生活实际,生活离不开生物。由此可见,为了学好初中生物知识,从生活化视角出发学习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德育教育与初中生物知识互相融合,从生活常识出发,以生活中常见现象作为引题,使学生更好接受课堂知识,同时可加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意识。
1、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生物课堂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授给学生规范严谨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完成在新课改的现实要求下,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的目的。德育教育模式对学生们的发展来说,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对于完善学生们健全的优良品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升华学生潜在的道德意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关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识到日常生活对生物知识的依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中潜移默化的升华着自己的道德意识,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德育教育模式中,从而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
从生活联系实践开展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为了迎接这次新的挑战,并且打赢这场挑战,老师应该基于生活化视角,联系生活常识,和具体的生活案例,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善于观察,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有趣的生物现象,将其与生物知识相互对应,更好的理解生物内容。例如,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课内,学生可从周围环境中观察绿色植物,统计其名称以及数量,研究其生活的区域。再从不同环境中进行研究,进而概括出生物圈中的有哪些绿色植物。学生可从这一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生物知识,同时,在这一课题中,教师也可以将环境保护、绿色出行,不要滥砍乱伐等道德素养教给学生,从而在教材中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德意识。
2.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的开展措施
(1)回归课本基础知识,以网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生物作为基础学科,回归课本是重要的学习措施。知识来源于课本,开展初中生物内容教学首先应该注重生物教材,从生物教材中发掘知识,并找出生物课本中与德育教育相关联的知识层面,将知识进行概括拓展,将最为精华的部分引导给学生们。但也一定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利用网络为载体,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更加贴切,让学生们乐于接受,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体会学习之中的乐趣,有着积极地学习体验。


例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内,学生们可以先自行利用网络从生活之中寻找,分析人类生产生活对大自然有不利影响的事例,发出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想想自己可以为被破坏的环境做些什么,从更深层次来思考,自己采取什么行动可以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再进一步来讲,学生们可以研究环境破坏对生物生存带来的影响,思考如何减少环境破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如何避免这种影响。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调查来制定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这一课题之中,从生态环境这一生活化角度知识点出发,将保护环境这一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生物知识,也加强了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也有所提高,培养具有优秀环保意识的人才。
(2)陶冶教育、品德修养指导与学生特点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格品质,性格特点,对待新鲜事物的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为了学生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到生物知识,了解并接受德育教育,教师作为引导者,就需要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陶冶教育与品德修养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生物知识的同时,认可并接受德育教育,在这个能动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品德。因材施教也要求从生活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事例适时的去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例如,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生物课题中,老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带领学生开展这一课题。对于喜欢自己研究,自己动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于那些外向的,与他人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己去相关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了解问询自身健康状况。在学生们都根据自身特点,以不同方式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状况后,教师就从生活角度出发,传授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身健康,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以及渗透一些什么行为会损害自身健康水平的相关知识。进而让学生意识到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在此过程中,通过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效的将生物技术知识传授,并且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养。
(3)利用恰当时间、地点开展教育
生物知识与实践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处处包含着生物现象,体现着生物知识。为了更充分的学习并接受生物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课上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发现生物现象,并且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同时,生物课程的教学不仅局限于室内课堂之上,教师也应该重视课下活动的教育,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课外课堂。教师在开展生物课程教学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课中,教师可以引领着同学们在校园中调查研究,在周围环境中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从自然环境中观察到的动物,依据某种特征,将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生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将相关生物知识“从种到界”教授给学生们。在这种实际体验实际观察中发现的生物知识,学生们会更加容易并乐于接受。不仅如此,在课外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程不再局限于室内课堂的知识传授。
总结: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模式的推广下,初中生物课程的传授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以适应教育的改革。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将生物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不仅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还可以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积极地投身其中。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初中生物与德育教育结合有着重要意义。将德育教育与初中生物结合,能够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升华学生道德素养的品质。由此观之,基于生活化角度下的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思想模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强.论述高中生物的高效性教学方法[J].高考,2018(14):50-51.
[2]蓝连娟.解析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