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多声部的艺术之花”——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声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郑黎
[导读] 在初中音乐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多声部的视唱练耳能力。
        郑黎   
        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312000
        摘要:在初中音乐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多声部的视唱练耳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多声部作品,根据作品中各声部的特点,提出教学的侧重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多声部的听唱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能够对多声部音乐进行编创,提高学生和声编配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除此之外,要注重对不同器乐教学进行听辨,提升学生在多声部中的乐器听辨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声部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
注重对学生多声部的训练,开展立体化的视唱模式,可以在把握音高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下,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感悟。多声部视唱包含多项专项技能,如作品的旋律、时值的长短、和弦的色彩、作品的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通过多声部与器乐作品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在作品中对各个声部进行协调,加强对本声部音乐的了解,降低其他声部所造成的干扰,从而达到音乐效果的均衡。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对多声部视唱教学进行具体的训练策略,同时,结合器乐作品对学生进行和声之美的实践与感受。
一、多声部音乐相关概述
    多声部音乐即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同时出现一个以上的不同声部。多声部音乐将众多的音乐表现要素进行组合,如力度、音色、节奏、旋律、配器、和声等,使得整体的听觉效果能够得到提高,彰显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对美学内涵进行剖析。而多声部的视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具有多声部曲子的不同声部进行练习,在乐曲的节奏上,对各个声部进行视唱,开展立体化的视唱模式,可以使各个声部进行有效的组合,展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感染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声部教学策略
(一)合唱作品中提高多声部的演唱水平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演唱实践活动,对多声部进行训练,要与歌曲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同时,注重学生对说声部音乐表现力的展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歌曲时,能够更好地接受美的熏陶[1]。
比如,在进行《彩色的中国》这一课教学过程中,要找好歌曲的切入点,在二声部的加入时要注重发声练习,对每个声部的骨干音,从四度、三度到同度,让学生形成和声的正确认知。让学生学会倾听再进行演唱。此外,在掌握一声部时加入二声部演唱,要在伴奏带中加入二声部的演唱录音,使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合作,掌握歌曲的主旋律,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的声音概念,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雪绒花》这一课教学过程中,两声部之间以三度、六度居多,教师在二教唱多声部之前,可以先做三度、六度的音程训练,为歌曲的多声部演唱做很好的铺垫。
(二)器乐作品中加强多声部的听唱能力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多声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比如,针对乐器,引导学生对主奏乐器的旋律进行模唱,可以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和视唱能力。
比如,在教学《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这一课程时,要引导学生了解钢琴五重奏的特点,对所应用的乐器进行听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辨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地唱出乐器演奏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器乐作品中的多声部唱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巴蜀山歌之槐花几时开》的变奏曲中,在管弦乐器中听辨出主题旋律《槐花几时开》的主题音乐,并用演奏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器乐作品中的多声部听的能力。
(三)音乐创作中提升多声部的实践能力
首先,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加入简单的声部可以达到和声的效果,充分考虑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的把握。比如,在《伏尔加船夫曲》中对短促有力的低音进行加入,使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
比如,在《桑塔露琪亚》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的旋律进行加入,可以使学生感受小船摇曳的感觉,从而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其次,借助乐器降低声部的难度,借助乐器为歌曲加入声部,可以使声部训练的难度得到降低。在乐器教学训练过程中,利用竖笛、口琴、口风琴,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音高进行固定。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演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多声部的乐趣[2]。
比如,在进行《我和你》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的视频欣赏主题曲《我和你》,教师借助弹琴,让学生用“la”来哼唱旋律,在乐器伴奏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多声部的乐趣进行感悟,在合唱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作品的风格。
又如,在进行《瑶族舞曲》的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打击x xx x x的固定节奏型,既能感受瑶族舞蹈的音乐特点,又能聆听到多声部音响。在稳定节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固定节奏上加入调性内的音高,进行节奏音高的伴奏,提升难度,丰富音乐。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注重审美能力的提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声部的训练,从力度、音色、节奏、旋律、配器等不同的要素出发,提高整体的听觉效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美。同时,结合音乐作品,在配器的过程中创作节奏,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创作技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对初中音乐多声部教学进行长期的落实开展,使得多声部在音乐课堂中能展现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翠英.关于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19(07):54-55.
[2]潘俊英.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和声听觉的训练[J].当代音乐,2018(07):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