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鹤壁市第四中学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机构需要掌握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并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教学工作的重心,考虑到教育效果与教师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加大对教师教学的关注度,目前发现我国教育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保证教育改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以下将重点围绕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努力改善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等方法,希望可以解决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保障教育工作可以国家规划的方向推进。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研究方法;解决策略
职业倦怠在当下已经成为困扰教育行业发展的问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保障教学工作可以按照既定流程进行,因此加大对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程度,了解我国教育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1.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指个体无力改变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反应,在这种知觉的影响下,导致个体对所从事工作的厌恶、冷淡,对服务对象的退缩、不负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疲倦状态,称为职业倦怠。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全市中小学运动会期间和全市工作在一线的51为老师交谈,利用工作之余和多名家长学生访谈。
结果分析
2.1社会因素(见表 1)
由表 3 可见,37.2%的体育教师认为,由于中学体育教师短缺、教学条件差、工作量大、教学工作在低水平上重复,使其感到厌倦;33.3%的体育教师虽然热爱本职工作,但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给自己定下过高的奋斗目标,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动摇了职业信念;有 19.6%的体育教师由于长年从事户外体育教学工作,并随着年龄增长和体能、运动技能的不断下降,其身体劳损,25.5%体育教师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无所适从,导致教学目标和动机缺失;有 19.6%的体育教师由于个人生活发生变化,造成心理波动,价值观改变,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
3 对策
3.1 努力改善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条件
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尽快执行《新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克服体制性障碍,加大基础性投入,改善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让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步入现代化轨道,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再创造性劳动能力。
3.2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创设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学环境,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帮助教师沟通情感从而维护其心理健康。各级政府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偏见,提高其工作热情;学校要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制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以使体育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3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是克服倦怠心理的关键。首先,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挑战。体育教师要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坦然面对客观现实,不为外界环境所诱惑保持愉悦的态度。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导致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与社会、学校与自身,教师需要找回加入教育行业的初心,同时还应该进行自我心理建设,提升自身抗打击能力,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可以按照本文提出的建议,努力改善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帮助体育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焕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为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邓正平.历经风雨洗礼 方显彩虹绚丽——远离教师职业倦怠策略例谈[J].新班主任,2020(07):13-14.
[2]刘富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消除对策解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267+285.
[3]徐萍,杨棵瑞,李相承,秦进.高校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06):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