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研析讨论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周超
[导读] 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创新方法,使体育教育呈现出创新特点,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周超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京师实验小学  
        摘要: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创新方法,使体育教育呈现出创新特点,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围绕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思考研讨展开讨论,为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育;思考研讨
引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看重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此外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学生的身体素养无法有效的发展。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学应用创新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帮助,促进学生身体素养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1.小学体育教育创新体现出的价值
1.1促进现代化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用创新方法,一方面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在深入挖掘学生创新潜力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体育健康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在锻炼中不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在使学生感受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多种趣味性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能使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还能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转变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载体
           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创新模式,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长期讲解体育知识,防止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首先是教师示范板块,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内容,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然后进入到学生自行锻炼的环节,巩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完成自行锻炼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一方面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另一方面认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在形成体育意识后,会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2.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方法
2.1教师应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
           小学学生心身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应积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心,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助于学生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执行者,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形成体育学习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潜力不断挖掘出来。只有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快速发展[1]。
2.2教师应积极应用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创新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方法,一方面运用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保护工作,防止学生发生危险,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帮助,使学生可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解决困难和挑战时,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
2.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新体育活动
           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设创新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创新体育活动中,最大程度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种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感受到乐趣,学生在乐趣的指引下,会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以立定跳远为例,教师模仿青蛙跳或者兔子跳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立定跳远知识的乐趣,然后会模仿教师的跳远动作,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2.4教师应给予学生创新评价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的身体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无法有效完成体育考试,从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师应采用创新评价方法,给予学生创新评价,将学生的创新潜力、身心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将体育学习的重点,关注在自身创新素养发展,并基于身体素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创新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波.新课改理念下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8).135-136.
[2]刘俊.小学体育的创新性教学探究和改革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0).135-136.
[3]苏秋丽.分享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优势[J].体育时空.2017,(4).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