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米娜瓦尔·胡达拜地阿吉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工作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其中明确指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生命观念进行培养。
        米娜瓦尔·胡达拜地阿吉
        新疆喀什第六中学   844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工作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其中明确指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生命观念进行培养。使其通过学习能够逐渐培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进而培养出正确的生命观,本文将针对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生命观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培育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重视,其中生命观念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提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生物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将生命观念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对其全面理解,并透过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加以挖掘,同时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方案,实现高中生物课堂中生命观念的有效培育。
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生物模型的构建
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出不同的生物模型。一般情况下可以构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构建模型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使生物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同时还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零散的生物学知识更加系统,各种知识之间形成联系,最终使学生逐渐培养出生命观念[1]。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到关于细胞器结构的知识内容时,由于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方式加深理解。比如运用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如塑料瓶、橡皮泥、纸袋、硬币等等,将这些物品加以适当改变便会形成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特点,同时还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功能同结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二、将科学发现再次展现,实现对生命观念的探索
作为一门对生命本质及规律进行探索的自然学科,生物学是由许多科学家通过多次实验才获得到的客观事实,因此通过教师将科学发现再次展现,并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发现史的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艰辛和困难的过程,同时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知晓知识是如何被总结出来的,使其懂得知识的真正概念,进而逐渐在自身知识体系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生命观念的探索。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历程进行了解和学习,比如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并对普利斯特利实验加以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主动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将科学发展现状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的实验设计愈加完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原理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还通过自主学习明白光合作用就是把自然界中的光能通过自身细胞器进而转化为化学能,并且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对这一生命观念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合理创建思维情境,使生命观念进一步落实
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培育不单单是将固定式思维的知识内容进行灌输,而是将知识内容不断深化探究,使其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并且逐渐培养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思维情境的合理创建,使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生命观念[2]。
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线粒体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分布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此问题时需要将多种零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并且从多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线粒体的相关知识能够合理运用,并且在解决问题时会使思维方式更加科学,同时学生对于生命观念的概念也会更加深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生命观念有效强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一方面要解决学生知识的积累,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另一方面还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加以重视,使生物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及观念得以体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以生命观念为核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社会责任感加以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校园内多种多样的植株展开调查,通过对校园内生物的生存环境,植物生长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观察和探究,可以使学生对生命价值拥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并且也可以实现环保意识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将传统填鸭式教学加以转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细致梳理和探究,将生命观念的培育合理融入其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楚昕颖.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9,(4):26-28.
[2]时玉华.培育生命观念,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8,(29):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