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媛
[导读] 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输出更多具有专业性的优秀人才,并满足各企业用人的个性化需求是实现专业教学创新的前提保障,更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李媛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256200
        摘要: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输出更多具有专业性的优秀人才,并满足各企业用人的个性化需求是实现专业教学创新的前提保障,更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为主题来展开分析,为落实实现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对策,确保在改革过后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全面掌握基础内容,规范操作过流程,满足岗位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有着更加广阔进步空间,各单位对优秀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为迎合十三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落实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建设专业、科学的教学资源,注重改革、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手段以及提升教师的教资学能力,实现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和各企业用人标准落实无缝对接。
一、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的改革应注重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是在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优秀人才培养是关键环节,确保学生把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提升操作能力,并且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实验素养,所以在改革工作中应注重落实教学内容的优化,让学生形成良好创新能力和实验意识,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专业训练。引导学生对各个实验仪器正确认识以及科学利用,教师不仅要采用口头授课的形式,也要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优势,或者亲自示范。第二,注重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案例进行授课,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提升处理问题的经验,而且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问题,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其应用动手能力[1]。
二、创新课程授课形式
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时,应避免采用“灌输型”、“填鸭式”教学形式,而是要落实开展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灵活记忆,全面掌握知识重点,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其中翻转课堂以及微课等教学手段的广泛利用,不仅能够为教学工作增添趣味性,还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身潜能以及价值全面展现出来。

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后环节都能利用网络技术寻找各种学习视频,开展观摩学习,而教师也应为学生建立微信群、QQ群,为学生提供相互研究讨论的空间。在授课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开展巡回性指导,让学生将自身的疑惑大胆表达出来,实现和其他同学共同探究[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采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综合考虑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具体工作目标背景下,落实合理转变教学工作场景,在实训教学中更加系统全面讲解重点理论知识,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会体验各种角色,了解岗位职业理念,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让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优势全面展现出来,要加强实训和理论教学的融合,将企业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真实性以及形象化全面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最终确保提升的整体教学质量,输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各中职院校还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当前各企业用人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教学计划,并邀请社会中的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共同探究,联合开发以及编写符合人才发展以及对接的课程教学标准。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要注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一教学中应以辅导者、参观者的身份融入其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实验竞赛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形成良好竞争意识、科学素养,这对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具有研究性以及探究性的分析实验能让学生将掌握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操作知识有效融合,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定期为学生开设探究性以及综合性分析实验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改革。另外,教师的专业性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的整体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参加职业培训以及企业定岗培训,在和各企业合作交流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为推动中职工业分析以及检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结论:
总之,我国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而且专业建设以及进步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以及总结教学经验,对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深入探究,从而形成专业有效的改革手段和途径,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与此同时,还应优化更新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教学形式、组建专业教师队伍,为促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春燕,施先义,蔡敏,韦后明.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7(08).
[2]王海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化学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