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256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育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了各学校的首要任务。在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肩负着培养社会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任,对社会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信息化教育的整体进程。本文将针对中职信息化教育促进教学改革来展开探讨,并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
前言:
在中职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具有资源丰富、教学个性化等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对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使中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时有着较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养,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中职信息化教育促进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实施科学的教学操作行为。所以,中职信息化教育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选取适合的教学手段、设置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课堂情景、为学生营造出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外,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内容,需要采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影音技术,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1]。
(二)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
信息化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虚拟的课堂空间,所以信息化教育又被称为远程教育。现阶段,信息化教育在中职院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师生提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例如,学生在进行学习交流时,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查阅相关资料,然后通过校园网发布到群体中,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学习互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由于中职课程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学生可以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但我国多数的中等职业院校在设施建设方面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这也是制约我国中职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水平,及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模拟实训室,让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水平。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明确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目标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是影响中职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目标,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促使教师可以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训目标,确保教师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开设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培训课程,这样能够增强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还要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发表自己对信息化教育的看法与观点,然后对发表优秀的教师进行实质性的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兴趣[2]。
(二)合理安排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内容
中职院校要重视教师的差异性,需要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中职教师来展开培训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培训内容的合理性,从而有效保证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例如,年轻的中职教师的学习能力较强,面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可以开设一些网页制作、视频制作等较为复杂的课程,而年级大一些的中职教师可以为其开设信息理论、实践操作等基础性的信息课程,保证每位教师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
总结:
目前,信息化教学在我国教育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中职院校要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但根据我国中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智敏.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轨迹、热点及展望[J]. 当代职业教育,2019(01):57-69.
[2]车国燕. 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革路径[J]. 知识经济,2019(1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