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如何巩固“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杨秀秀
[导读] 新冠疫情的全球突发,给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杨秀秀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新冠疫情的全球突发,给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避免疫情的蔓延,各高校纷纷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学生的正常学习,各高校纷纷展开线上教学。伴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秋季学期开学在望,如何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过渡,继续巩固线上“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效果,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后疫情时期“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效果为研究对象,结合疫情期间线上“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阐明“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旨在巩固“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效果,意在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疫情;教学效果
一、引言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于2019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适当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各高校均采取封闭校园、延迟开学返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病毒在学生间的传播。与此同时,为减少因延时开学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4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大高校和各地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障疫情期间教师们的网上教和学生们的网上学。
伴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秋季学期即将开始,各高校已陆续公布开学时间和开方案安排,线上学习模式也相应的要转为传统的线下模式。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师应研究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与结合,延续线上“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996年初,美国国家科学院于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其中明确界定了探究一词,“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学习模式上讲,“探究式”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实现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体系。
“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身份,通过探究性的自主活动发现答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是提供学习指导,而不是直接的知识灌输。“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突出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教学形式革新。传统讲授式教学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由教师独立讲授,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收所学知识,但课堂中师生互动及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少。“探究式”教学则采取“问题导向+自主探究”的模式,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师生共同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增多,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提高,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教学任务多样。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设计课堂任务时以讲授为主,辅以练习和测验,极少设计需要学生自主探讨的教学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多以引导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探究性,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讨论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3.教学规模缩小。为了保障师资力量充分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班中人数一般较多,虽有效节约了教学资源,但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教学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推进“精品化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小班教学,保证师生间的亲密互动,及时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在疫情期间的实践概况
疫情期间,教室不再作为教与学的固定场所,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也是通过网络实现,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差强人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约束家庭学习行为,教师多从主观性的学习任务入手,开放性地问题、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是这个时期课堂中的主旋律。总结这一学期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忙学生忙。疫情期间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课中设计符合本章节内容的习任务,提出对应问题,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对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和最终点评。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高度参与,学习任务和工作量与传统模式相比都增加了很多。
2.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更好进行课堂的互动和讨论,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讨论结果更便于统计,学生参与度也更高,课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可能给出几十种答案,这些在传统线下教学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当然,探究式学习也决不能轻视结果,教师的点评本身就是结果的组成部分。
3.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只是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期间也离不开教师的知识讲授,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完成探究的前提,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就无法完成任务。所以,探究式学习是通过问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的传授转换成知识的运用。
四、后疫情时期维护“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方法
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必将回归线下的传统模式,如何保持春季学期较好的线上教学效果是秋季学期开始之前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线上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如果说疫情期间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是迫不得已,那继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则是未来教学趋势,网络教学平台在资料发放、在线讨论、师生互动和效果评价上都具有线下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和试用,绝大部分师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后疫情时期仍要巩固平台的运用,实现线上和线性有机结合与过度。
2.继续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问题是探究的开端,没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就无须探究,更无从探究。学习任务中的问题要能够支持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并保证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积极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渐发挥其潜能。
3.继续丰富多元化考核方式。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增加讨论、随堂测验、课程实践等考核内容,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期末卷面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应试性教育特征明显,但卷面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多元化考核形式的运用,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突发的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习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概念与原理的理解,更在于知识的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是听老师讲,不曾思考和参与,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更无法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新突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准确运用,是未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帆,尹璐.“探究式小班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
[2].周正履,李长安.探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课对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