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夏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本研究主要是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的视角,发现我国民办高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专业教育应是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同时探讨我国民办高校立足于国家、社会,企业需求的高度,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培养体系。构建以学生就业为中心的专业建设内涵,实现学生视域下的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OBE 民办高校 专业建设
2014年,教育部撤销专业67个,2017年,教育部正式撤销了241个专业,2018 年,教育部撤销了 416 个专业,2019年撤销专业367个。教育部在2020年3月的《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提到:“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新设专业的建设工作,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招生规模,持续改进和提升专业内涵。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从这一数据的显著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国家高等教育越来越面向社会和科技发展,与此同时的专业设置更加注重以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目标,专业建设在一所高校中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同时,对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民办高校来说,专业建设对其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来看,追求行政化与学术化一直是大势所趋,专业建设也相对偏向学科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专业覆盖率,忽视与社会需求结合
民办高校在注重自身朝着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容易受到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影响,再加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外部压力和自身需要突破各种瓶颈迅速提升各项硬指标内部压力,盲目追求专业与学科的全面性和广覆盖,忽略了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以及社会需求,所以在自身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上力度不足,难以寻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道路,再加上民办院校在教学资源、招生规模、生源质量数量等方面不存在明显优势,难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学术化倾向,专业建设内容主体单一
在具体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民办高校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这也是受传统高校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影响所致,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更注重知识学习,即便安排了各种实践环节,也只是为了推动理论知识的内化与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真正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建设与课程编排中,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都较为单一,偏向于教师单一灌输学生。
(三)欠缺专业建设外部协同机制
高校专业建设不仅仅与学校自身发展息息相关,更是整个高等教育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追求眼前的自身发展,眼光局限于学校内部,没有形成与当地政府、企业展开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媒介,固步自封必然导致寸步难行,专业建设很难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督导与评估体系,外部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专业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二、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1981年,美国学者Spady首次提出了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的主旨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一模式主要专注于将学生经过各种教育中后所取得的收获或者可能实现的能力提升作为主要导向,展开教育教学以及专业建设。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实现的能力提升将被作为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标准。总而言之,OBE教育理念倡导学校在开展教育之前明确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教育目标展开教育教学建设,学生通过一系多元化学习过程来检验以及改进教学设计。
三、立足于OBE理论的民办高校专业建设探索
本文以(成果导向理论)作为研究的视角,以民办高校专业建设作为研究主体,围绕民办高校学生未来发展以及教育培养的角度来考察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在OBE理论的指引下,打破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的桎梏,实现专业建设全面发展。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以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问题,迫切需要以成果导向,也就是人才行业需求、社会国家需求,未来发展需求来定位专业建设中的一系列环节,也就是培养方向、培养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职业规划等,以及这些环节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成果导向——立足国家及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民办高校区别于高水平公办大学和普通职业技术院校,在办学资源和办学方向上都具备截然不同的特点,所以,民办高校不应该固守“通才教育”的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只注重知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从由“知识导向”的外部环境要求调整为以“成果导向”的民办高校内部要求。在这一需求调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深化以国家社会需求为第一导向的意识,将面向未来经济发展和行业方向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契合所需”和“适应要求”作为培养目标来展开专业建设,并将其作为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理念。
(二)产业驱动——根据产业及行业发展调整培养体系
以OBE理论指导民办高校专业建设方案,基础在于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学生在完成受教育之后所要实现的毕业标准,也就是学生的能力能否匹配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所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人才输送提供更加契合的外部环境。因为民办高校大多较为注重专业化培养,为满足各种不同行业之间复杂的体系和不同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展开更为清晰的定位和更为细致的修订,并且根据外部需求不断进行良性调整。专业建设更应该注重实现多元化、差异化的标准体系,制定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培养标准,凸显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特色发展之路。
(三)能力本位——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引导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全面一体化
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要中心点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案以及培养方式进行统筹规划,将行业和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纳入规划并作为重要指导方向,专业建设遵循基能力——普通能力——高级能力——综合能力的过程,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划分成递进等级关系,层层递进与互相支撑。学生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能力不断提升,并且更加全面。
2.专业建设纵向立体化
专业建设不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而是不断深化、立体化整个专业学习脉络,将专业知识进行整合,首先,将各种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活动加入专业设计,体现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引导,以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展开作为目标。其次,面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创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方案,将对学生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共同管理。
民办高校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实效性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也是目前民办高校的重要课题。按照我国教育部目前对高校专业建设的要求,“能力本位”体现更加重要的价值,民办高校立足于“成果导向”的教育,从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让民办高校专业建设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发展,使专业建设和高校发展回归到学生培养本身,是民办高校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管志杰,陈丽,姜国刚. 基于 OBE 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析———以常州大学为例[J].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11) : 125 - 127.
[2]彭苏萍,朱亚旭,樊金璐,宋梅. 基于成果导向和课程地图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 煤炭经济研究,2017,( 2) : 28 - 32.
[3]刘畅,林海. 以 OBE 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 教育评论,2018,( 81) : 33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