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振年轻人的茶信念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汪江嫣
[导读] 茶自古便作为中国体系文化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留下“痕迹”。
        汪江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 201620
        茶自古便作为中国体系文化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留下“痕迹”。而随着历史不断演进,茶变幻着自己的历史角色,以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呈现于不同的朝代,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中国民族的典型文化符号和主流文明之一。而近年来,我国茶行业发展身陷“外忧内患”的局面。一方面,茶叶种植面积仍在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萎靡,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茶叶销售存在着对外出口量锐减,对内内销总额增速放缓的尴尬处境。
只有认知上破局,才能行动上破阻。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茶叶市场内外交困的当前,响应党中央号召,打通“内循环”和“双循环”已成振兴发展茶产业必由之路,其中打通内循环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群体,即当前茶叶消费的“盲区”,也是拉动消费的主力军——年轻群体,通过提振我国年轻群体的“茶信念”,从而带动茶产业向好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是云计算、云服务以及大数据一类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中不断扩散和应用的过程,可保证使用此技术的企业能够在生产、服务以及各类管理工作中产生更加高效与便捷的效果,是一种全新思维视域下的经济形态。打通茶产业的“内循环”,理应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进行跨界转播,使得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更有兴趣,更深入且多维地体悟中国茶,并对其内含的文化进行积极多元的传承与发扬。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振年轻人的茶信念,可尝试从打造“互联网+产、学、研”三个平台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互联网+生产”上下功夫。从茶叶生产来说,当前我国茶叶种植相当一部分地区依然应用传统的分散型种植模式,茶叶生产以千家万户分散式为经营轴心,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化水平尚处于较低的位置,相较其他行业,涌现除了质量参差不齐,产量相对不高等行业弊病;同时因为保鲜的要求,茶叶的生产以及制作过程通常都在山区完成。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茶产业的上下游、资本、消费者等要素之间都是相对孤立的,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成一个开放的茶产业生态系统,例如,可以借助成熟的门户网站平台、“大数据”系统进行茶产品的精准营销,与目标客户特别是潜在客户群体进行“投其所好”的紧密互动。

针对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促进茶叶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积极改造原有的茶产业模式,用更为尖端的科学技术带动茶产业之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厂家和使用客户群的沟通平台,以实现线上咨询面对面,服务视频教学等,既可以“零距离”地让年轻人了解茶叶的生产制作,又可以针对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从而培养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兴趣。
在“互联网+学习”上做文章。“互联网+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突出以“和”核心的中华文化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着世世代代优秀的华夏儿女,是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茶是一种与文化结合最为紧密的产品载体,茶文化体现着人类的智慧、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心灵穿透力,因此,中华文化是我国茶叶的灵魂所在。为此,可以探索构建以围绕六大茶类、再加工茶等中国传统茶及创新茶的历史和以茶链接的中华体系文化为主题的网络学习平台,以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为蓝本,以讲好“茶文化”为目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提高传播者与被传播着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画像,特别是针对年轻一代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开发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习者的配套课程内容,丰富课堂形式。在传播人选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线上茶文化传播者评价标准,以此筛选出更适合“互联网+”茶文化传播模式的优秀传播者,以匹配线上茶文化弘扬。
在“互联网+研发”上苦练内功。当前,茶行业还需要做的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扩大自身产业链的外延,在茶行业的“接二连三”上做文章:“二”就是“第二产业”,在茶行业中特指——茶工业,如机械制造、包装物流、保健研发等,是当下茶行业盈利增长最快和发展空间最广的领域;“三”就是“第三产业”,此处特指——含“茶”元素的服务业,比如茶餐饮、茶肆、茶资本、茶典藏、茶旅、茶民宿、茶事教育培训等等,立足茶文化,注重将“茶”美学体验感融入精神消费领域,以此来达到茶行业附加值升级及加速茶文化转化率的目的。现今,我国茶行业的二、三产发力主要集中在新式茶饮研发、茶相关保健品衍生以及茶旅产业链,截至目前看似虽卓有成效,为茶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增益,但归根结底各种商业业态之间的融合略显生硬,配合度欠佳,且对茶行业“内核心”挖掘不到位,尚处于“流于表面”的“接二连三”的起始阶段。因此,须着力“互联网+”研发,以此对茶行业转型升级起到更高阶的带动效应。
年轻人是拉动消费的主力军,想要发展茶产业,就必须真正让年轻人喜欢茶文化,享受茶文化,热爱茶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创造茶文化的过程当中来,可以通过大数据等互联网方式收集了解当前年轻人兴趣的侧重点,在供给侧方面进行精准研发,找准二三产业的突破点,营造出属于年轻人自己特有的茶文化,也可以让我国茶行业的发展链条更加贴合时代潮流,使之走入全新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是以创新颠覆传统的时代,更是以机遇促发展的时代,拥有丰富茶资源的中国必须紧抓机遇,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打破传统茶文化的边界束缚,积极营造轻松愉悦且符合时代潮流的茶文化氛围,努力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新的、开放包容的“茶信念”。可以预见,通过与互联网的密切融合,年轻人的茶信念必将提振,我国的茶文化和茶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