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
广西钦州钦南区犀牛脚船厂中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致力于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推动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大了法治教育在新教材中的比重,优化了法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丰富了法治教育的素材,更系统、更形象、更利于学生掌握法治知识,树立法治理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研究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开设法律知识课程。基于中央的要求,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加大了法治教育在新教材中的比重,突出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新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好的开展法治教育呢?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法治建设引领,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力军,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青少年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未来,更是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是其违法的主要原因。再者,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对其加强法治教育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进程,我认为真正拉开法治序幕的是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随后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直至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党和政府的不断推进下,中国的法治道路进入了新时代。法律的实施不仅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自觉遵守,公民的积极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公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祖国花朵的青少年则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力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青少年不仅要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还应当好法治的坚定捍卫者,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捍卫法律的尊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新台阶。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走出课堂,加大校内法治宣传力度
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而要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德育手段进行法治宣传。例如,组织“法治专题”的晨会、校辩论会、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学生对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法治理念。
摆脱说教,探索多样化教学法治知识特别是一些法律条文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晦涩,教师若采取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方式来展开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感。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都会开设“我是小法官”的善美课程,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提取出来,分配到各个小组,要求组员相互协作、查阅资料、公开审理案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还提高了用法的能力,一举多得。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观看法治专题影片、播放一些具体案例等,让学生对法治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法治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丰富教学形式
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在内容上加大了法治教育的篇幅,强化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德育”移除课堂。法治教育若只是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更谈不上弘扬法治精神了。道德和法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教师要善于将德育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做到“德法”统一。
(三)提升教师的法律专业素养,做好引路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一个理念欲教人者先教己,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方能教书育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法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教材,拓展法律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提升教师的法律专业素养,做好引路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一个理念欲教人者先教己,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方能教书育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法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教材,拓展法律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对新教材中法治教育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是帮助教师开展法治教育的第一步。法治教育内容贯穿整个初中年段,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两册以及九年级上册中均有涉及,主要涵盖三大主题:法律常识教育、宪法权威教育以及权利与义务教育。现将其内容的分布汇总如下:法律常识教育集中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及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宪法权威教育分布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及第四单元,以及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权利与义务教育集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还应多加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另外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座谈会,观看法制栏目等及时了解法治动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法律专业素养。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部分农村学生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尚九宾.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12-14.
[2]兰艳敏.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79-80.
[3]张晓钟.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