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马雪莹
[导读] 小学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管理最多的一个职位。
        马雪莹
        中固镇中心小学,辽宁省开原市,112300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管理最多的一个职位。班主任就像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掌握着每位同学的学习动向、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正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才更加方便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的处理学生存在的心里问题。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现状
自从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来,众多家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要起了二胎。在准备二胎的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却也显露出来。之前的家庭模式往往是一个家庭中只有一子或一女,独生子女已然是全家人的焦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旦家里出现弟弟或者妹妹,这种宠爱一定会降低,一部分爱被弟弟或妹妹分走,必将会引起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一部分学生会理解父母,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把自己的爱分给弟弟妹妹。但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心里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也不愿将爱分散出去,这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种种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以期能够引起父母对自己的重新关注。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学习,但是也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阶段性测试成绩令人堪忧的现象。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以前,甚至不愿与人沟通,不听从教师管教,乃至抵触的情绪。
2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注意。那么小学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通过学生在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心里引导,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疑是解决青少年心里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已然成为评价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班主任应该将心理教育贯穿到整个学习生活当中,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来教育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
3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是一种神圣的存在,对于班主任,学生们是又爱又敬又怕。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教师已然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这是求认同的一种心理暗示。班主任也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法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由此可知,倘若班主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也会受到相应的积极影响。班主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在了解学生心里发展变化的基础之上,利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具有良好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积极的因素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最有用的教育工具。
3.2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主要集中在班级之内,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营造良好心里氛围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本校的办学风格和自己班级的特色,创建适合本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班级中有主人翁的感觉,有正真的归属感。

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包含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设。如学生们可以自主设计,添加喜欢的心理文化小知识、小手工物件,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创作与心理健康相关联的宣传标语。在班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集体荣誉感,齐心协力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
3.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会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如今,诸多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借助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心里问题。班会的主题可以是“文明少年你我他”、“我是最棒的”等等。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样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之窗被打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已经融入到基础教育课程当中。在小学阶段,班主任除了负责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负责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班主任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里动态。课前班主任对教材进行钻研,认真备课。把有关思想教育的环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从知识的角度一点点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校的心理教育主要解决了学生之间的问题,那么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也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思考的。班主任可以开设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设置一些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的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和教育,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为安全和易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帮助弱势群体、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努力做到让学生们贴近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仅仅有班主任教师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校园环境下的教育也是片面的。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家庭也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场所,只有家校、师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家长对学生的管教十分匮乏的现象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给每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家长把大把的精力用到了工作和赚钱上,因此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所以,家长要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如实的反映给教师。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在家庭中,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学校和教师齐心协力为学生的教育共同努力,一同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辛宇峰.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慢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42-43.
[2]吴玲.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54-56.
[3]万芸,罗小丽.浅析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83+85.
[4]王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74-76.
[5]刘紫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7(33):166-167.
[6]辛宇峰.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4(08):9-10.
[7]郑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中国农村教育,2020(04):21-24.
[8]庄启一.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20,(2):30-31.
作者简介:马雪莹,1994年3月生,女,满族,籍贯辽宁省开原市,大学本科学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称二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