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吕子亮
[导读]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中小城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主要目的,服务当地战略主体思想,深度与产业进行融合......
        吕子亮
        黑龙江鹤岗职业技术学校,黑龙江 鹤岗 154101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中小城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主要目的,服务当地战略主体思想,深度与产业进行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落实好居民就业工作路线,树立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美好形象为引导,以中小规模城市为研究对象,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规划计算机专业建设。
一、从课程内容方面
1、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学生入学进行计算机专业导学课的学习,以引导学生的方式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了解当前专业发展趋势,进入职业选择,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规划专业学习路线。学生从自身出发找准一个定位,远比家长教师进行说教效果更明显。
2、    计算机的课程划分为基础专业课程和核心主干课程,基础课程采用一体化软件教学,学生的学、练、考、赛,都用这一款教学软件,实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核心主干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例如C语言采用等级考试C语言模拟软件,因为C语言编程在学生的编程技能中举足轻重,即为其他编程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界面专业化不直观,学生不感兴趣,通过使用C语言模拟测试软件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C语言的国家二级等级考试软件相对难度大,需要选择一组的更简单的软件进行辅助。同时开展游戏化教学,通过讲解和开发简单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二、从教学模式方面
1、    结合省市级竞赛,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将课程除理论增加更多的实训内容。一直以来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因为设备的困难我们无法进行大量实训的内容,即便是通过一些模拟网络设备的软件,仍无法让学生能真正走入计算机网络的世界,技能提高效果不明显,通过参加市级网络技能比赛,学生开始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但竞赛比完就生的兴趣热度就会降下来,学生对网络设备和模拟软件不再进行探索,网络课程又回到了理论教学的模式,死记硬背网络概念。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开设社团课来提高部分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使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教师也将研究进行校级的网络技能比赛,使对网络技能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深入探索网络技术。


2、    借助社团课程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兴趣爱好进行重组,打破班级和专业的限制,灵活组成学习社区,学生可以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计算机专业立足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通过比赛促进师生专业技能提高,拟开设网络技术社团和数字媒体社团,主要目的是培养更为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社团课将接触实际岗位更需要的实用技能,教师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要求和大赛技能考点,制定社团课程大纲,围绕相应等级技能大赛和企业岗位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个性化开发实训教学内容和进度控制。因为需要从社团课学生中选拔参加省市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对参加社团课的学生要求比普通学生更加严格,社团课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对于竞赛选手更为重要,首先就是遵守纪律,制定社团学习的日常行为制度,运用5S管理模式,积分考核制度,学生在社团课程学习中不但提高技能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律和心理抗压能力。结合企业调研报告,加大企业加入课程建设的力度,将社团课程与常规教学课程、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三者有机融合。
3、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范围实施信息化教学,所有专业课教师用一款信息化教学软件开展教学,例如整个专业师生使用蓝墨云班课软件,这款教学软件在多次师资培训班推广,在职业院校被广泛运用,这款软件的通用性和技术成熟度比较完善,计算机专业建设小组可以通过集体研讨,征求师生意见,使用某一款软件,计算机专业学生只需安装一款软件即可学习我校计算机专业所有开设课程,实现自主学习所有的专业课程,将信息化教学真正发挥辅助学习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云班课软件实现课程的共享,一名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可以直接交与下一次教授课程的老师,提高了课程更新的效率,教师将重点回到对课程的设计上,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测试,了解学生复习预习的情况,在具体环节上实现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
三、从师资建设方面
1、人员分工,梯队建设,?成立产业组,核心课程组,基础课程组,产业组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产业课程,核心课程组将产业课程结合实训条件,转化为适合全体学生共同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组讲授的课程是每名学生都要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目的是将学生的基础技能补齐,为核心课程做好铺垫。
2、动态管理,有学习能力和精力的教师可以自愿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入产业组,进行对外沟通,参与校企人才双向交流,组织学生企业实践。
四、从校企合作方面
1、专业加产业建设模式,双创孵化中心,产业组和创业学生共同组建工作室?,加入行业竞争和商业合作,所有现金收入全额按工作贡献量分配给学生,每年为学校完成同价值的作品,学校按等额价值为工作室进行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学校,使用权归工作室。
2、工作室可以通过招聘本校毕业的大学学生,带来新技术、新理念,缓解准备创业的学生无场所、无资金、无团队的困境,?以此来带队进行学生技能循环提升,促进学生的创业创新。
    以上四个方面是本人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见解,围绕采取激发学习兴趣、产教融合等具体措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和岗位竞争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