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奖”与“罚”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许水英
[导读]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班主任,面对一班可爱的孩子们时,我们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奖励做得棒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对待奖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知错认错、知错能改,勇于接受该有的“惩罚”,勇于接受挫折与失败,才会使自己进步。
        许水英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天伦学校
        【摘要】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班主任,面对一班可爱的孩子们时,我们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奖励做得棒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对待奖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知错认错、知错能改,勇于接受该有的“惩罚”,勇于接受挫折与失败,才会使自己进步。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该如何利用奖与罚去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
【关键词】奖励、惩罚、班集体
人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育工作是神圣的、光荣的,而又是平淡的、繁琐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甘于奉献,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根本。然而,站在思想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我更深深地感受到,育人工作与带班工作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作为班主任,要天天面对一个40多人的班集体,学生们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等等都各不相同,要管理好规范好这样一个班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也不是班主任的某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就能全面指挥得到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进行全面又细致的教育了。而在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批评、奖励、处罚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控能力、纪律性以及调动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班主任经常要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等,做好了有奖励,犯错了也有相应的惩罚。
一、适当的奖励,正面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1.奖励的积极作用
奖励,就是正面教育,这个我们自然不陌生。奖励有积极作用:能满足需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使人自尊、自信、自强,使人高尚;使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尽情发挥潜能,追求新的目标;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利用的奖励方式很多,如:积分卡、评比栏、换章奖励、表扬信、班级之星,还有我们学校最具特色的评比——每月份的争花评比活动等。孩子们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课堂的表现以及课间点点滴滴的行为活动等,获取一定的积分,在规定时间内换取不同等次的奖项。班级孩子个个都积极争优,谁也不甘落后,设置一系列的奖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规范和培养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但要注意,我们在设立奖励制度时,要注意跟学生讲清楚奖励的条件:如态度问题,学习能力,为班级办事能力或贡献等。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班有个叫小秦的男孩,他特别聪明,每次上课时总是坐不稳,扭来扭去,回答问题也不举手,但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就能马上回答出来,反应非常快,然而他这样的行为却影响了全班其他同学,也影响了课堂,即使他的学习能力再强,我都不会因为他这样而马上给他奖励。所以有一次,当他又要举手发言时,我马上叫了另一位坐得端正又认真举手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刘同学回答,并马上给这位同学加分的奖励。可是小秦同学看到就不乐意了,还追问我:“老师,我明明也答对了,你怎么不给我加分了?”“因为小刘同学有坐端正,还举手,而且还等待老师提问她,她还起立站得很端正,认真地回答问题了。小秦同学,你也是这样做了吗?”这时小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也顺便对全班进行教育,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要向小刘同学学习,同时我也鼓励小秦同学:“没关系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接下来老师看看你是否能按要求做到,只要你能做到,那我手里的积分卡就是你的哦。”聪明的小秦同学一点就懂了,他在接下来上课中,果然能获得了我的加分了。正因为有了这些奖励制度,我班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了,对班级事务、对学习也越来越积极了。
2.奖励的消极作用
奖励也有消极的作用: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奖励依赖,使内部动机被削弱或瓦解。我们奖励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是当把奖励取消了,学生就马上没有了努力的动机了。这就是因为学生对奖励产生依赖了。所以在使用奖励时不能滥用,要适当地用,有节制地用,要结合评价内容,将这种奖励指向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贡献,而不是指向获取附加物的手段,那么,这种奖励就不会削弱或瓦解内部动机了。只要我们适当地利用好奖励机制,就不会出现消极作用了。
二、巧用惩罚,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1.惩罚的方式
“罚”——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字眼都觉得忌讳。

因为我们不会随便去惩罚任何一个孩子,当然,我在这里所谈论的“惩罚”并不是指体罚。教师的惩罚一定要从善良的动机、促进发展的愿望出发,方法要得力、果断,态度要严肃、认真、同情,尽量感动学生,使他们产生内疚、自责的体验,领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也许一种奖励可以适合很多学生,但惩罚更需慎重,对于学生的错误,如何惩罚,要因人而异,甚至还需为之保密。因为有的学生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的同学知道,或者被其他同学揭短。
因此,在我当班主任教育学生过程中,我对有犯错的孩子要因人因事而异,我并不赞同简单的罚站、罚打扫卫生、或者罚抄书之类的。当然更加不会对学生施加体罚。那么,当非要罚的时候,一定要让其被罚得有意义。比如,我在我的班主任实践中,就罚过犯错的孩子负责摆放和管理好课室图书角一周,让他体验每天管理图书角的那两位班干的辛苦,因为他在借书时没有遵守班级图书角的规则而捣乱;罚照顾班级的花草盆栽两个星期,这个孩子因为课间乱跑把课室的一个盆栽撞倒打碎了;罚擦黑板一周,因为他在课间玩耍时拿粉笔玩并且乱画黑板;罚为全班讲一两个有关文明的故事或者写一两篇有关文明的作文,因为这孩子最近喜欢说粗口,对其他同学不礼貌……然后当这些有错误的孩子在接受惩罚时,教师不用公开告诉其他同学他是因为受到了惩罚才做这些事的,而是让其他同学知道,他们是在做好事。做得好的,口头上先给予表扬,私下再找他们谈心。从而让他们深刻地体验到犯错是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又不显尴尬。同时也要跟他们家长沟通,千万别忘了家校合作教育,任何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
2.惩罚与奖励是相辅相成的
惩罚是建立在奖励的基础上的,有奖励就必有惩罚,否则奖励就没意义。罚了也是为了得到奖励。下面就是我对一个学生进行了既奖励又惩罚的案例。
小杰同学是班上一名好动的男生,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他总喜欢拿着红领巾在手上或者脖子上绕来绕去。不知提醒过他多少次,他还是不长记性,一有空就玩弄红领巾。我知道直接去惩罚他是不起作用的,后来在一次班会,我强调:能连续保持两天红领巾戴着规范好看的,就能获得5积分。果然,小杰同学为了这巨大的“奖励”而努力,因为平时只能一分一分地积累,他真的在接下来的两天保持不玩弄红领巾了,也戴得规范点,当我拿着积分卡给他时,我却对他说:“小杰同学,今天表现很棒,有进步了,这个分应该加给你的。”小杰正兴奋地要接过我手里的积分卡,我却又把它收了回来,对他说:“但是,老师又要把它扣回来了,当作对你的惩罚。因为你前天还在弄完红领巾,上周也玩过两次呢。你说老师这么轻易地给你奖励了,是不是对其他同学不公平呢?”小杰听了,不好意思脸红了,他意识到自己平时的不良习惯了。“不过,上周的事就暂时不计较了,昨天的肯定要罚,这个属于你的奖励扣回来就是罚,从明天开始你再继续努力争取,但是如果还有再犯,那上周的惩罚就还要计算上去。”小杰同学因为自己平时不良的行为习惯,令自己的奖励得了又失。他在接下来的日子就记住了,不过对于这类型的孩子,隔一段时间还需要多加强提醒和教育。
3.惩罚要注意的问题
惩罚难以产生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应更注重发现学生长处,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不放过。对学生的错误也要批评,但批评要精、短,切中要害,不要唠叨琐碎小事。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先表扬其优点,再用表扬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防止损伤其向上的愿望和热情,使其感到没有包袱背在身上,能轻装前进;或先讲些学生能接受的观点,对其提出较低要求,使其有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感到容易遵照执行,然后逐渐提出较高要求。因为急于高要求,学生望而生畏,往往难以接受。惩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多与家长沟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性别等执行。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班主任,面对一班可爱的孩子们时,我们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奖励做得棒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对待奖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知错认错、知错能改,勇于接受该有的“惩罚”,勇于接受挫折与失败,才会使自己进步。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我们的学校、班级也有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集体。人人都守规矩,班集体才会健康、积极。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建设好。因为,如果生活在一个纪律松散、不求上进、无心向学的群体里学习,即使是一个思想、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变得懒散。长久下去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只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能使学生顺利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不管我们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用的是奖励还是惩罚,最后还是别忘了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那样的奖与罚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教育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2] 张万祥. 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