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幼儿园保育员的专业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周红娟
[导读] 保育员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周红娟
        河南省新密市职教中心
        摘 要:保育员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在这一基础上,落实对保育员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尤为必要。因此,本文从幼儿园保育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升策略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保育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保育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保育员拥有本职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特点,属于职业技术人才,其专业性是其他职业不可替代的。保育员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她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影响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保育员的素养直接关系着保育质量
保育员是保育工作的主体,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保育员的素养决定保育工作的质量。保育员要想履行好保育工作职责,必须在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了解保育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掌握清洁卫生消毒、幼儿生活护理、配合教师教育、意外情况处置、疾病预防控制等保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三)保育员素养提升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皆教育,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照顾,而且还含有对幼儿丰富的教育内涵。保育员既是孩子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保育员担当的不仅仅是保育工作,而且在孩子的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她们个人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保育员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自控能力低,心理素质差
随着幼儿园数量的逐年增多,幼儿园对保育员的需求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面对这种形势,幼儿园在招录保育员时,往往忽略了保育员的心理素质、文化结构与综合素养,甚至有一些保育员没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而轻轻松松通过面审,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总体上说,目前保育员群体心理素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较工作积极性不高,抱怨、焦虑,不能有效调节心理;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和宣泄不良情绪。
(二)缺乏爱心与责任感
目前幼教行业中保育员对工作缺乏热情,不能完成本职工作,敬业精神不够高,仅仅把保育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
部分保育员都处于未婚状态,因此也体会不到家长的心理。在日常工作当中,对幼儿的饮食起居不上心,没有责任感,甚至对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都无法顾及。比如有些年龄偏小的孩子,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穿衣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可是保育员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往往无动于衷,看着孩子穿不上衣服时的痛苦表情,保育员当作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依然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为所动,对幼儿缺少最基本的爱心。久而久之,家长的投诉意见就会逐渐增多,这也使保育员的工作前景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文化素质综合能力较差
文化素质是保育员从事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保育员不仅要具备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也要具备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对幼儿身心进行保育的专业技能。据统计,目前在职保育员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多为中职或专科毕业生。于是保育员的幼儿教育观念中较为落后,加上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学习意识差,不能有效掌握幼儿保教知识,更难做到因材施教。


(四)缺乏合作意识
在实际工作当中,保育员的工作涉及层面比较广,有时因为忙于一项工作而忽略了其它工作,这就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保育员宁愿自己承担接下来的工作量,也不愿与人分担,最终使各项工作的衔接出现脱节现象,影响了其它正常工作的展开。因此,保育员缺乏基本的合作意识也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保育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强化职前薄弱环节培养,提高保育员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是幼儿园保育员的管理对象,其身心发展具有幼稚性,因此学前儿童应是教育的主体,保育员需关心、关爱幼儿,做到细心,富有耐心、爱心,充满责任心等,热爱岗位工作,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奠基者和引路人。为此,幼儿园在招聘及上岗前,必须重视保育员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幼儿的职业态度,动机的培养,采取考试、考查等方式检验保育员的服务意识及水平;其次要强化职业态度,端正行为动机;最后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对其进行深入化教育。
(二)加强职后培训针对性,保证保育员快速胜任岗位
经大量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教龄、不同工作性质的保育员胜任力水平不同,因此开展培训时,紧密结合保育员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培训。例如,对新入职保育员开展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培训,提高新入职保育员自我效能感等。其次,开展多元化培训。如在培训时间上多利用寒暑假,让保育员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学习消化;在培训方式上多以现场观摩、专家点评、跟岗研修、参与式培训形式为主;在培训类型上多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拓宽保育员视野,创新思维,保证满足幼儿保育员岗位要求。
(三)建立良性循环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保育员的队伍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高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建立良性循环激励机制,为保育员提供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坚持日常考核评估与重点考核评估相结合,月评估与期末评估相结合,采用分层评估、横向纵向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考促训,使保育员在不断展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把成功感转化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工作的自我需求,步入主动发展、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这样就能形成年长的保育员有"劲头"、年轻的保育员有"干头"、幼儿园发展有"奔头"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园保育员队伍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建立适合保育员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幼儿园保育员要紧跟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证职业素质上的先进性,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学前教育工作新需求。一方面,从管理模式上注重保育员的内修外炼,搭建良好的软硬件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幼儿园针对保育员学习需求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优化继续教育环境。如组建不同领域教研室之间相互交流,促进保育员工作经验资源共享,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实现职业素质不断提升。
(五)培养保育员开拓创新精神
应注重培养保育员开拓创新精神,提高保育工作质量。保育工作虽然有很多难题,但是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通过注重培养保育员,开拓创新精神之后,保育员参与积极性就能明显提高,而且她们也会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保育教研活动,这样促使保育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幼儿教育意识和能力。只要充分挖掘保育员的潜力,才能打造出一支素质强、整体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幼教发展需要的保育员队伍。
总之,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意味着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学校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全面落实对保育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大保育员培训力度,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使保育员队伍在整体综合素质上有质的飞跃,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贾芳.如何提升幼儿园保育员的专业素质[J]. 幼儿100(教师版).2018,2.
[2]章伟君.多途径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质[J].幼儿教育.2017,11.
[3]翟引正. 保育员保育管理策略初探[J]. 新校园(中旬),2018(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