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   作者:沈忠晓
[导读]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探索发现课内文章同课外文章的联系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希望可以将课内文章同课外文章进行有效的融合
        沈忠晓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路学校  314500
        摘要: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探索发现课内文章同课外文章的联系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希望可以将课内文章同课外文章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本文基于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
引言
从目前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课内外阅读整合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侧重课内阅读,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导致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内外阅读方法缺乏系统衔接,影响了课内阅读方法的巩固与发展,限制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等。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基本手段,例如,在学习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学生阅读该课程的文章,进而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生病期间需要药物治疗,需要通过阅读说明书来获取用药量、间隔时间等。阅读使学生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却又应用于现实之中。眼睛使我们看清世界,阅读使我们感知世界,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眼睛所看到的是直观的表象,阅读没有眼前的炫彩缤纷,有的只是用心去感受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二、前期导入环节搜集资料,补充背景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以强化学生对文章背景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在课堂教学时导入新知识。同时,由于课前预习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对课内文章内容的理解。另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去掌握课内文章中作者或作品角色的相关资料,或者细致地了解课内文章的背景知识,可以有效地增加他们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从根本上获得提升。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讲述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为了彰显中国少年的激情。文章的第一句,是本段的总起句,可以引领整个段落。段落中的内容主要围绕第一句做详细的阐述,所以这是一篇总分式结构的文章。并且文章主要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少年的责任,而使用排比句语气非常紧凑,能够将情感强烈地表达出来,可以给读者带来较强的感染力。因此,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关键内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对作者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时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由于该篇文章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中国环境,了解“戊戌变法”。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阅读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以深化学生了解作者的热爱祖国之心,并关注两篇文章的相同点,这样才会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者期盼我们的祖国能够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注重内外衔接,在课外阅读中彰显课内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探究阅读方法的衔接点。

例如,在《翠鸟》一课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体会,并结合句子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拓展课外阅读中,教师又精心选取了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等经典散文,并着重抓住其中关于动物特征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对比阅读,以帮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文本创作中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捕捉细节语言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丰富阅读实践活动,营造开放的阅读环境,以调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的积极性,使其能在不同体裁、主题的文本中合理选择阅读方法。例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定期组织“我阅读,我成长”主题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文学经典中的片段进行阅读;结合课内阅读内容,推介阅读书目,组织学生进行经典作品品鉴和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阅读心得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活动推介的书目,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并撰写阅读心得或读后感。这样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探讨交流,组织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交流方法,分享经验和阅读的快乐,能实现课内外阅读方法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后阅读效果。
四、利用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临死的严监生》后,让学生分析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最后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之后让小组间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仔细听听组内其他成员是怎么理解的,吸取别人好的意见和看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一本书的教学内容,阅读更多课本以外好的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完善小学语文课内外的阅读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桂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14.
[2]刘岩.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初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66-667.
[3]贾红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