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淑娥
安溪县湖头第三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同样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语文科目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包含了文字积累、记忆背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学习内容,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且实用性较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语文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化与改革,国内的教育视野正在向着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新理念之一。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立刻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发现,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然而,目前在国内的小学教育中,语文核心素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讲授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强调背诵与记忆;其教学方式也还是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无法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出来。这严重阻碍了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内容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形成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语文学习,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汉语核心素养包括“学习方法”、“语言运用”、“审美规律”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复杂的,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许多内容。“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阅读、书写、背诵等科学合理的习惯,从而为其他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语言应用”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后,逐渐发散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审美规律”是指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总结和发现事物艺术性的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情趣。“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利用教材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和发扬,使学生从心底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意识,确保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2.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课堂的互动较弱。学生对语文的课堂的参与度和兴趣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就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教学是教和学两个两个方面的活动,任何单独一方的付出,其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教学的这个本质,才能够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在互动交流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才能对教学进度进行有效调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思维,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想法进行及时地了解,并做到深入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从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3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且接触频率最多的语文学习资料,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传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探索中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从而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2.4创设学习情境,应用现代技术
小学生虽然在小学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便是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速度较慢,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兴趣盎然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海面波涛汹涌,海底的宁静,宁静中有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有嗡嗡、啾啾、汪汪、呼噜声。海底深处如同发光器的的动物在来回穿梭。在声、光、色、像创设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海底的景色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核心素养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5进行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开展优美语句摘记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语文更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课堂越来越融洽。因此,教师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儿童立场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深度语文[J].卞景斌.小学教学参考.2019(7)
[2]让语文融入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胡康林.成才之路.2018(5)
[3]“跳”出语文学语文[J].张韫辉.语文教学通讯.2017(1)
[4]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困境思考[J].刘晓莹.中国新通信.2019(2)
[5]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傅丹.名师在线.2018(4)
[6]品读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J].张奇.名师在线.2017(1)
[7]如何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J].苗星.课程教育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