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广东
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553000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儿童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是游戏的天然构创者,他们聚在一起就会自发的、随意地产生游戏活动,但这种自发的游戏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客观结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盲目性,而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培养过程,它是通过对幼儿施加影响来促进其身心发展。
关键词:游戏、身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从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了解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据的时间最多,是其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游戏产生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最适合其特点,能反映其发展水平,幼儿期特有的活动方式,幼儿游戏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有着独特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具有不同层次、水平的矛盾运动系统。游戏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条件。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选游戏指的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由于幼儿的一切活动均具有游戏性,同时幼儿的游戏也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因而幼儿园自选游戏宜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幼儿活动如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建构活动、语言阅读、操作、探究、观察等等囊括在内。自选游戏一方面可以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又可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
自选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可自由选择。充分自主活动。
对于教育者——教师来说,自选游戏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快乐
自由活动是指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玩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的活动。
(一)、丰富区域环境、区域材料——让幼儿更快乐
什么环境、材料可以让幼儿玩的更快乐呢?丰富的游戏环境、材料不仅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设置在活动区
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各类幼儿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实际,设置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个活动区。例如:“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角色扮演能力和以物代物的能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交往技能;美工区、益智区、操作区等的活动可以训练手的小肌肉动作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等。自选活动区设置应有:“娃娃家”、积木区、图书区、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音乐表演区。还可以以有玩沙玩水区。通常以班级人数提供活动区。
2、活动区设置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
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
小、中、大班活动区的设置各不相同,自选游戏的开展不宜一下子全面铺开,可以考虑结合各区的设置,有计划地逐步开放各个活动区。
3、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区提供游戏条件
开展自选游戏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同时尽可能滴发掘当地乡土材料科手机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等,注意因地制宜,发挥教师积极能动性创造性自制部分既简易有便于操作、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材料,玩具,为幼儿自选游戏的开展提供适宜条件。
(二)、科学化的分配场地——让幼儿更自由
不同性质的游戏材料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活动,教师必须和幼儿一起观察发现、协商探讨,达成共识,在安全、不影响同伴游戏的基础上,获得游戏空间上的自由。
1、安静的材料(图书、识字卡片等)。可以让幼儿选择娃娃家的图书区、自然采光的游戏区域等相对安静、温馨的环境,自由结伴坐在桌子边,沙发上,或者是地毯上,静静阅读与品味。
2、动态的玩具,可以让幼儿选择地板、地毯,有不同高低柜子的区域,在不同材质的路面上,无拘无束的玩,感受速度带来的快乐,技巧带来的智慧。?
3、合作的游戏,可以让幼儿选择走廊、教室内空旷地带、小舞台等无障碍区域,三五成群,在足够大的区域尽情玩耍、交往互动。
(三)、自选游戏规则的建立——让幼儿更有序
要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个执行规则。
自由活动中的自主并不是指“放羊式”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幼儿,采用集体交流、小组商讨、个别谈话等方式,和孩子们一起建立自由活动规则,通过协商而建立的规则,幼儿更能自觉地去遵守。
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他们的行为会有反复现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以玩伴的身份、润物无痕的方式给予引导、提醒和帮助。
(四)、教师参与——让幼儿更会玩
自由活动要让孩子充分自主、自由,那么老师要干些什么呢?除了安全问题,教师要做孩子的“玩伴”,这样的角色定位会让我们在孩子面前摒弃权威、行为不出现偏差,玩在一起;教师又是孩子“年长的玩伴”,悄无声息的推动孩子的“玩性和玩智”。
1、教师在游戏活动的双重角色身份
对于教师是否需参与幼儿的游戏,有人认为“孩子们就爱自己玩,他们不愿意别人干预”。孩子们果真不愿意教师参与、同他们游戏吗?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凡是教师参与的游戏,都能吸引很多的幼儿,而且玩的更有兴致。
2、教师对游戏指导的意义与指导作用的体现
教师幼儿游戏予以指导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幼儿行为的方向性。一般表现在规范幼儿的行为,影响幼儿的游戏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具体包括: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与人交往的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积极的自我意识,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并指出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措施之一。那如何在自选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总之,自选游戏不仅促进了个别幼儿自信心的形成,而且增加了老师对幼儿个性及心理方面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