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路 苏华 朱朔 王晓暄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对人格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家庭看做一个系统,考查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影响方面,探讨二者关系。
关键词:中小学生;家庭功能;人格品质
1.引言
近些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初高中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学生被爆出抑郁、自杀或其他精神问题,“问题少年”的出现,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品质是否健康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品质形成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20世纪70年代 “家庭功能”一词出现,早期关于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层面,如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地位等,随着后面将家庭看做一个系统的提出,研究者才转向将家庭看做一个动态、双向的整体系统,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则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发展的深层变量之一。
概括来说家庭功能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以Beaver(2000),Olson(2003),Shek(2002)为代表,他们定义的家庭功能主要是利用家庭的具体特征。Beaverds(2000)用家庭的的关系结构、反应的灵活性、家庭成员的交往质量以及家庭成员亲密度、适应性来表示家庭功能。Olson(2003)认为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可以表示家庭功能。Shek认为家庭功能是一个家庭从其家庭系统、相互关系、关怀、应对能力、家庭凝聚力以及困难应对中所体现的家庭生活质量。第二种是以Epstein(2002)和Skinner(2000)为代表,主要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心理、生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家庭功能的三个维度有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环装模式理论把家庭亲密度从低到高分为四个水平:毫无联系、彼此分离、彼此联系和相互纠结;家庭适应性从低到高分为四个水平:刻板、有组织、灵活和混乱。两个维度四个水平两两组合成16种家庭,16种家庭又被划分为平衡型、中间型和极端型三种类型。90年代以来,Olson将其修订为3D线性模型理论,即认为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的分高的家庭的功能是良好的,而得分低的家庭的功能是不良的。
Beavers系统模式理论(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认为家庭系统的应变能力与家庭功能的发挥之间是线性关系,即家庭系统的能力越强,则家庭功能的发挥越好。Epstein等人提出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只有实现各项基本功能才会维持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这一理论的假设基于五个方面:家庭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家庭中一部分脱离家庭系统中的剩余部分就不能被理解;仅了解家庭中的个体或者小群体不能完全理解家庭功能;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影响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系统相互影响的模式极大的影响家庭个体的行为。Skinner等人在1980年提出,它把和家庭相关的不同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面清晰的的家庭功能的概念和结构。此理论认为家庭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各种日常任务。家庭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亲密度增加,使家庭的各个功能得到完善。
2.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1)家庭结构 Bernstein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134个学校拒绝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单亲家庭比完整家庭表现出更多的家庭问题。单亲家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家庭功能维度中的角色作用和沟通上。
(2)家庭关系 Shek(1998)研究发现,积极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关,父母和孩子的双方关系越好,他们对家庭功能的感知越好。
(3)发展阶段 Olson(1983)将家庭分为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没有小孩的新婚阶段、有学前儿童的阶段、有小学儿童的阶段、有青少年的阶段、中年阶段、空巢阶段和退休阶段。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存在差异。
(4)社会经济地位 池丽萍和辛自强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型量表调查了我国304个城市家庭的家庭功能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家庭功能受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家庭月收入与亲密度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中等程度的月收入,家庭成员亲密度更高。Shek考察了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和问题行为的关系。发现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的功能和适应性有更高的相关,说明经济收入是家庭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之一。
3.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一个人在人格上所具有的独特又相对稳定的个人特质。人格品质是人的体格和精神上的特性、能力、经验、气质、意志等特质构成的有机整体还有其表现出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品质。人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翻查了大量文献发现,当前学术界多探索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是指在先天潜能和环境交互作用基础上,通过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毛晋平和高小玲根据在长沙和瓜州两地的中学选取的818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中突出的有:欣赏、感恩、宽恕、公平和好学,不突出的是:领导、洞察、信仰、谨慎和自控。中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表现有年级差异,总体成“V”型发展,初三和高一时程度最低,之后又逐渐上升,显示初三和高一是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
家庭作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基石,直接决定了青少年人格是否能健全发展,因此家庭能够发挥其正常功能才能够为青少你那人格发展提供保障。从家庭功能的阐述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在建设儿童人格中要从家庭结构、关系上着重发展良好家庭功能,要根据儿童的额发展阶段变换家庭功能的重心,同时也要结合社会经济收入来调整成员关系。同时在家庭功能塑造上,父母和学校要结合孩子年龄发展其关键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袁勇贵.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2019(03):545-550.
[2]邓丽芳,郑日昌. 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的关系. [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02):223-228.
[3]谢金菊.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
[4]高侠丽,侯春在.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Z1):29-33.
[5]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J]心理科学进展.2004(04):544-553.
[6]李建明,郝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年第16卷(09):71-74.
[7]毛晋平,杨丽.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2(04):38-42.
[8]毛晋平,高小玲.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特点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第12卷(05):36-41.
衡水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20SK14
通讯作者:周路路 衡水学院心理学专业讲师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