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   作者:赵秋菊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以及探究式教学发展过程,然后陈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又分别谈了教师在课堂上、实验室、课余应怎样去实施探究式教学。
        赵秋菊
        临泉县迎仙镇迎仙中学赵秋菊 安徽 阜阳 2364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以及探究式教学发展过程,然后陈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又分别谈了教师在课堂上、实验室、课余应怎样去实施探究式教学。最后,比较了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探究式教学,继续坚持实施、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验,中学物理

1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倡,探究式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方法。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甚至要动手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实践活动的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定制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有三层含义:作为学习内容的探究,它要求学生把科学当作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它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探究,它要求教师以探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离不开科学学科内容,探究不等于动手活动,探究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1]。上海市教育科学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教授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式教学的提出和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探究式教学,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他反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到20世纪50、6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式,其合理性已经被许多教育者所接受。1964年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明确提出把“探究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式,正式使用“探究式学习”一词。施瓦布指出“如果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诺在50年代末来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与前人相比,布鲁诺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各国都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重构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探究式”不仅被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被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探究的思想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我国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左右曾经提出过“探究式”学习,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改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将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深入到各门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要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灵活,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受课堂的限制,学习内容范围很广,学生可以冲破课本的局限,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2]。因此,要保证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环境。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和管理力度,保证图书馆有足够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定时为图书馆增添具有新内容的图书。上级主管部门要关注一些学校设施不齐全或设施陈旧的学校,为他们拨款扩建图书馆,购买足够的书籍,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开设电子阅览室,让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更方便地查询到一些文献资料,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主要的探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文献分析等,可以看出,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因素,又是科学探究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实验是理解物理定理与定律的基础,实验探究过程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落实科学探究中有关实验部份的要求,有利于合理落实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实验的作用,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尽快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探究要素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这就对中学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扩建实验室,使实验室的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实验室要经常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多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去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要有专职的实验员,并且要增加实验员的数量,实验员要熟悉新课标理念,掌握新课标内容,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实验员不仅能很专业的维修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而且能科学地管理实验室,保证做实验学生的安全。(4)改变实验室实验设备和仪器短缺、陈旧、损坏的状况,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要增加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在分组实验时能达到国家规定两人一套实验仪器的标准。保证实验仪器的精确度和可使用率[3] 。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设备的下拨要落实到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4 教师要认真实施探究式教学
尽管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的作用仍不可忽略。探究式教学不仅没有降低对物理老师的要求,反而要求物理老师要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去面对他们的工作,要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并在教学时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有更精心和全面的准备,在课堂上,实验中,课堂后实施探究式教学。
4.1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带动学生积极探究
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还是在教室里,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教学。因此,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东西熟视无睹而又对感兴趣的东西充满热情,他们有似火的活力和敢于尝试和探索的拼搏精神,但是也有我行我素、漠不关心的心理,他们会为自己成功自豪也会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而封闭自己。在物理课上,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课堂内容,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心带到物理知识里去,然后他们带着好奇,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交流、总结,最终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4] 。比如,在讲必修一中质点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质点,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什么样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这样,同学们会觉得所讲的知识枯燥无味。如果老师换种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幅图,如图1
                                       
然后问同学们汽车进站了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汽车进站了,有细心的同学会说汽车还有一半在车站外面呢。接着老师又说,是车头进站算汽车进站还是车尾进站算进站呢?然后同学们就迷惑了?怎么样才算汽车进站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来。有的同学说车头进站了就算汽车进站了,有的同学说车尾进站后才算汽车进站,有同学的说考虑车头车尾太复杂了,是不是可以忽略车的大小呢?老师笑了说,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汽车,这个点叫做质点。可是又同学提出问题了,他说有一次他去驾校陪哥哥考驾照,考场每隔十多米竖一个标杆,汽车在十几米的距离内左拐、又拐、前进、后退,这种情况下,汽车也可以看作一个点来研究吗?有的同学也提出了问题,他说研究车轮的运动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吗?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这时老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先看一点PPT,里面有巨轮远洋航行时的照片,有巨轮靠港时的照片,有地球绕太阳转动的照片,有小蜜蜂采完蜜后飞回蜂巢的视频,有小蜜蜂震动翅膀飞的视频等一些物体运动的照片或视频,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分类出哪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哪些不可以。经过师生的一番讨论,就得出了物体可看作质点的几个条件[5] 。在讲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时,对于一些验证实验,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讲,先抽出几个同学一起做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和大家的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原本要验证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参与了实验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他们理会到探究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2实验课堂上,正确指导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就如“纸上谈兵”,毫无意义,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和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要“探究”适当的方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老师要鼓励同学多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实验设计,实验步骤都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方法和步骤机械地做实验。而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这并不是说老师把实验任务布置下去后就不管了,而是应该在同学们设计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在实验室来回巡视,对于同学们考虑的不足之处,老师适当指点引导,让学生再去动脑筋思考改进。比如在做测量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对实验原理图的设计,有的同学会不使用滑动变阻器,或者滑动变阻器用了限流的接法,老师看到后应提醒同学,要保护电路中的原件,电路应该怎么设计。测伏安特性,侧得电压表或电流表的读数范围是不是应该从零读起。同学们再思考会恍然大悟,最后设计出完美的实验方案。
          实验室,在安全的范围内,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即使他们设计的实验不合理或实验结果误差很大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斥责学生,而是告诉他们实验就是一个不断认真尝试的过程,每尝试一次就离成功近了一点。在指导实验时要有耐心,不要看到同学的实验有点错误就立即告诉其正确的实验方法,要引导学生让其思考逐步去改正实验步骤,不要看到有些学生的数据和要得到的结果相差很大,就直接把结果告诉他们,这样会造成有些学生干脆用所给实验结果代替自己的实验数据的投机取巧的现象。如果,学生在实验中表现的很好,要表扬一下,适当的肯定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每次实验课之后,教师一定要要求同学们进行实验总结,让他们认真总结试验后的感想和体会,比如本次实验的收获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试验方法?有什么不足?此实验还可以怎么改进?学生会通过实验总结对本实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实验能力也有清楚的认识,可以改正自己粗心等一些缺点,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认真的探究态度。这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4.3 课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想象,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删减一部分书本上简单或重复的习题,布置一些探究式的有趣的小任务。比如《浮力》那节课快结束时,给同学们放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视频,然后让同学们去探究潜水艇是如何实验沉浮的。潜水艇这个神秘的东西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6],于是课后他们通过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网上搜网,最后得出了答案。也可以要求同学在家做自己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比如“瓶吞鸡蛋”的实验。教师带领同学们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也是课余时间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程和同学们的兴趣合理定期安排兴趣小组对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在学完初中电学后,给同学们布置调查热水器的种类,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效率如何,有什么建议等的任务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后调查。同学们通过调查、阅读书籍、上网搜索,简单实验后它们对各种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耗能、安全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说出了它们的看法和建议,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同学们在兴趣小组中一起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对话、商讨、讨论、沟通、协调等的合作技能,而且提高了在情感领域中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的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物理与社会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和素质。通过课后的探究学习,不仅使同学们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体会到物理的奇妙,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修养[7]。
中学物理课本内容虽然不是每节都适合探究式教学,但大部分还都是可以用探究式教学法来上课的,物理老师在应该尽量把可以探究的的内容用探究式教学法去上课,精心准备教案,和同学们一起去物理知识的海洋里进行一次次精彩的遨游。比如,在上《摩擦力》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准备教案。
5 教案设计                                     
5.1 教学目标
5.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产生静摩擦力的原因,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其大小的变化范围,能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学会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5.1.2 过程与方法  
引言,引出摩擦力,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综合分析和总结能力。
5.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事实就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利用实验和生活中有趣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难点是学生们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和滑动物体的重力相等、误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  
5.3 教学用具
大弹簧测力计、砝码(3个)、木板、木块、毛巾、玻璃、白纸、细线等。
5.4 教学过程
5.4.1 引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不讲课,我先来猜一下你们一天的活动。当太阳又点亮了一个黎明时,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皮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和手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摩擦力消失了,你根本抓不住衣襟,扣不住纽扣,无论怎么你都穿不好衣服。当你穿好衣服登上鞋子之后,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以及鞋子和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接下来你去刷牙,你的牙刷和牙齿之间的摩擦力又帮你出去牙垢,你吃早饭的时候,你的牙齿又靠摩擦力来实现咀嚼。吃完早饭,你去上学,无论你是步行还是骑车还是坐公交,这时如果摩擦力消失了,那真是太危险了。上课时,你拿出圆珠笔来做笔记,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你写出要写的东西。劳累了一天后,你想冲个热水澡,当拿起浴巾搓澡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略的摩擦啊!当你躺到床上合上双眼酣然入梦,你的眼球和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这样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它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甩不掉也离不开,有时很可爱有时很讨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指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摩擦力的概念,得出摩擦力的定义:一切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5.4.2  摩擦力的分类
老师先做三个演示小实验:实验1,伸直手掌,手面向上,在手面上水平放置一本物理课本,把手掌倾斜30度左右,物理课本没有从手面上滑落。实验2,同实验1,慢慢增大手面的倾斜角度,最后物理课本从手面上滑落了。实验3,拿着一个涂料刷在墙面上反复做刷墙的动作。然后让同学们根据看到的演示实验,思考讨论一下摩擦力的种类,然后总结出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a 静摩擦力
请三个同学到讲台上分别独自推讲桌,都没推动,然后让他们说出推讲桌过程中的感受,再和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讲台的受力情况,得到静摩擦力存在的充分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得出静摩擦力的定义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发生挤压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又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接触并挤压、相对静止且有运动趋势、接触面粗糙。
实验探究
① 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演示实验。
② 如图2所示,把木块放在木板上,让其中一个同学手拿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向前移动,观察木板未动前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记录五个数据,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把数据填在黑板上所画的表格1中。画出拉力与静摩擦力的关系图像3。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定值,取值范围是零和一个最大值之间。静摩擦力的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向反。
b滑动摩擦力
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定义,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滑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并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接触面粗糙。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自己先思考讨论一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经过大家的讨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猜想,让同学们分成三组设计实验去验证刚才的猜想。第一组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关系的实验,第二组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的实验,第三组同学做探究活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面积的关系的实验。老师适当指导。
实验1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之间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运动,改变木块上砝码的个数,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填写在表2中。

根据三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出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结合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得出结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既式中为动摩擦因数,它的大小与两个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也许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强调:压力不是重力 ,请出一位同学,让他们用手推黑板,让同学们讨论此同学的手对黑板的拉力是不是等于黑板的重力,很显然,不相等。然后在黑板让画两幅图,如图4、5所示,同学们也会很清楚地发现压力不是重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注意,“相对”是指与研究对象接触并对它产生摩擦力的物体[8] 。
c 滚动摩擦力
生活中为了减小摩擦阻力,经常用到轴承,它的原理是: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请同学们课后注意观察生活中使用轴承的事物,并观察轴承的结构。
强调: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例如,当人们向前行走时,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动力。
5.4.3课堂总结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范围。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4.4 布置课后作业
首先让同学们课后思考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然后让同学们思考除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之外还有没有影响动摩擦力的因素,可以通过查书籍资料,上网搜索,实验验证等途径去寻找答案。
5.4.5 反思总结
学生的学习间大部分在课堂上,所以老师尽可能的在上课时实施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所要探究的不仅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还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合理有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乐于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在讲新课之前,先生动幽默地描述了一个人一整天中所伴随的摩擦力,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引出了摩擦力。贴近生活的例子浅显易懂,学生对生活相关的事物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放松了心情,而且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摩擦力的兴趣,他们会迫不急待地想去探索摩擦力这个熟悉而又神奇的东西。这就为上好这堂课打好了铺垫,探究式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究,尽管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起着主导作用,但教师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轻视,教师能否精心完美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探究式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原有的结论时,不是直接用实验去验证结论,而是先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的思考交流,总结出合适的猜想,然后再做实验去探究猜想是否正确,比如在讲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讨论后做了这样的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大小三个方面。经过试验探究,验证了前两者正确,第三个错误。这样,不仅让同学们经历了验证实验的过程,而且经历了思考、假设、试验、总结的一系列过程,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另外,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谈论探究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增加了他们的求知欲。
   本节课穿插了多个实验,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在课堂探究中,分别用到假设法,图表法,排除法,控制变量法,分析总结法等,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学习到了物理知识,还学习到了一些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而且经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总结的探究模式,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6总结语
探究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优点是改变了原来机械、死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探究式教学,坚持认真实施探究式教学,努力改善目前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探究式教学比较适合小班制教学,而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不能实现小班制教学,有些问题的探究需要的时间较长,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够,或者探究完一个问题后没有时间再去学习本节课应该讲的其他内容,一些地区的教学设施不完备等,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和上级部门要结合我国国情去计划、支持探究式教学,力争让探究式教学取得完美的成效[9]。

参考文献:
[1] 徐学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03),51-56。
[2] 葛高尚,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92。
[3] 孙连枝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室的建设[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01),45。
[4] 王家勋,浅谈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 物理教学探讨 , 2009(10),78-79。
[5] 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
[6] 严素萍,激趣艺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04),151。
[7] 罗红, 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建议[J].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03(21),47-48。
[8] 任志鸿,优秀教案,南方出版社,2011。
[9] 曾前明, 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10(06),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