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刘娟娟指导老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幼儿第一反抗期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但影响着幼儿性格形成,而且对以后养成优良品格有重要作用。 因此老师与父母必须了解幼儿第一反抗期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正确度过第一反抗期,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从几方面阐述幼儿第一反抗期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干预策略,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
关键词:幼儿;第一反抗期;原因;干预策略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状态,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没有很强的控制力,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与父母要有正确认识,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及会运用干预政策。
一、第一反抗期的含义、表现及认识
1. 第一反抗期的含义
2—4岁的儿童,随着其动作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相应发展起来,但他们的这种独立自主有时超出了本身的能力,成人对他们提出帮助时,会遭到他们的拒绝与反抗.
2. 第一反抗期的表现
儿童到了二、三岁左右,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很固执,从不理会大人的担心与解释。对大人的劝说,总喜欢说“不”,如果成人干涉儿童的这些危险行为,他们就会表现出反抗、情绪失控甚至大打出手。成人往往定义为“调皮”、“不懂事”,这是不对的,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3. 正确认识幼儿的反抗期
有关心理学专家认为,幼儿反抗期与青春期相似。反抗期的孩子总是喜欢跟成人对着干,成人不能因为厌烦,而把他们划分为 “坏孩子”,如果成人压制他们,使他们变得顺从、听话,那么孩子的独立得不到发展,以后他们面对社会竞争会不适应。当然,也不是无限的包容,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正确认识并重视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二、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形成原因
1、生物学因素
两三岁后,随着身体的生长,幼儿的运动、语言、模仿能力都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首先幼儿的运动能力的逐渐发展,活动的范围也随之变大。这让他们对所有事情都产生好奇,并渴望独立。其次,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幼儿清楚的表达想法,如果成人的要求违背了他的想法,那么听到的就会是“不”这样的回答。随着各种能力的发展,幼儿会认为自己长大了,便会去学习大人的动作,当这些行为被成人阻止时,就会产生反抗行为。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儿童从出生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再到二、三岁时经历了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明确的目标。当受到阻拦时,就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3、家庭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放任、民主四种类型。专制型父母对儿童比较严厉,不会考虑到幼儿的需求,这样会使幼儿感觉受到了限制,加剧了反抗行为。溺爱型父母过分宠爱孩子,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也会使幼儿有反抗行为。放任型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行为不知道对错,若父母没有及时纠正,使孩子产生不良习惯。民主型父母对孩子有着理解与尊重,在幼儿第一反抗期期间,父母用融洽的方式对幼儿形成约束,又不会导致幼儿的反抗行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不同程度的逆反行为,所以,父母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
二、第一反抗期的干预策略
1、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2-4岁幼儿自我意识、感知觉、记忆力与思维方式也逐渐发展,使得幼儿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并且,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经验来看待事物,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因此,当孩子的做了一件奇怪事,不要急着责怪,应慢慢的跟孩子交流,这会帮助父母理解孩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更好的引导孩子。
2、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多种,正确的家庭教养可以引导儿童健康度过第一反抗期。父母经常命令式的口吻,不与幼儿沟通,不但打击孩子的自信,一类幼儿可能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力性、独立性,与命令妥协;另一类幼儿可能会争取自己的选择权,产生逆反行为。若父母耐心与孩子交流并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耐心引导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很重要。
3、允许孩子自己动手,避免包办代替
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他们可以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因此,父母可以让幼儿自己体验生活,放手让幼儿独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要鼓励和肯定孩子好的行为。父母要避免用消极的理由拒绝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反抗行为的产生,从而限制了幼儿更好地发展。
4、正确的语言减少孩子的逆反行为
正确的语言是指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运用各种技巧。首先父母的语言,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用商量的口吻引导孩子选择。命令性的语言让孩子有一种被压迫感,容易引起反抗行为;而平等的对话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尊重,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其次,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多用肯定句。通常从父母回答孩子问题时的语言、态度就能推断孩子反抗行为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越儿.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刘俊利,沈加安,谈谈儿童的“第一反抗期”[J].儿童与健康,2003
[3] 周世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莉 女,汉,福建省漳州市,1999.05,本科。
指导教师:刘娟娟,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1987.06,研究生,讲师,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