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繁荣
四川省蓬溪县吉祥镇学校 629125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熠熠生辉,在如此茂盛的林苑中最为繁茂的还要数诗歌。尤其当下,古代文化的传承存在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语文课本作为一个现代学校教育的载体,已经成为了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非常宝贵的纽带。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成为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同于现代文与写作的教学,古典诗词教学,是对悠久历史文明的追溯,由于时间的悠久,很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相比有很大不同,使得初中学生对古代汉语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较弱,再加上教材课标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应试教育等问题,使得学生理解古诗词愈发困难,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检验教师文化功底的基本标尺。
一、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安排存在不合理
教师的教学效果受教材编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所涉诗篇内容丰富且意义深远,但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却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数量远不足以满足学生感知古诗词的需求以及编排中存在古诗词背景注释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不仅增添了教学的难度,还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应试教育影响学习重点
从考试的角度看,默写是古诗词主要的考察方式,其次是对重点句子的考察和分析。因为诗歌考察内容的固定性,致使学生以为只要默写出诗词原文,就能达到要求,对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趋向模糊不清。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深谙这些作品中蕴藏的真正对个体成长有利的精神食粮是它的人文情怀和纯良的价值观,我们希望这些优秀的精神食粮能可以最大程度的被学生吸收接纳。
3 部分教师语文功底不深。“师高弟子强”。但近年来,一部分地方教师更新换代快,导致新进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本身在读书期间,在学校努力不够,语文素养不高;他们参加工作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课堂驾驭能力差,导致这部分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尤其诗歌知识这部分掌握得非常不理想。
二、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因为兴趣,学习成了“朋友”。从此,学习便不是一件令人抓耳挠腮的事情,学生因为兴趣开始主动学习,从不断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促使兴趣进一步加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古诗词由于时间久远,学习和理解的过程相对困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绘画方式,让学生充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然后把它画下来,展示给班级学生看,看看谁画得最好,从而加深学生对诗句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详细讲解诗词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诗人的思乡情绪中。
再比如,在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借助歌曲来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掌握诗歌中所包含的悲怆以及期盼。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古体诗的压力就在无形中被减轻。学生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觉研究,主动创造,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2.利用句中关键词点化主题内涵
任何文体都会有关键词来凸显所要表达的主旨,文章有文章的关键字词,诗词有诗词的关键字词,所谓“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词的关键字词,在诗中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会使得诗句灵动飞舞,充满神气。“诗眼”它可能是一句诗或者是一整首诗里面最精彩,最传神的一字一词,也可能是反映全诗主题的精彩句子。
3 教授古诗词,可以在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基础上,再对诗歌的学习进行意境的升华。利用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展开想象,尽力走进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开始学生感到很难,慢慢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提高。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诗歌,又从诗歌走进生活,走进自己。这样,远比教师繁琐的分析来得轻松,来得真切,来得深远。教师在备课环节既备书本知识,又备生活常识。例如在学习《观刈麦》一诗,家在农村的孩子,教师可以让其自身谈谈自己劳作后的感受后在学习;城市学生同样也可参加必要的劳动体验后再学习体会。
4.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时时刻刻、扎扎实实修炼内功,不竭深造促进文化功底的提升。在备课时要对诗词作者有充分的认知,才能让学生对于古体诗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说,被称为“诗史”的杜甫,他的诗几乎是见证了唐朝从盛到衰的写照史。从盛唐时期意气风发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乱”。“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又或是高度概括的社会写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一个人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与个人的生活阅历是紧密相连的,而个体作为滚滚红尘中的一粟,是生活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中的人,其个体的精神状态与命运感悟是和整个的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从诗人的人生阅历出发,将其作品串联起来。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把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思想、传播古诗词文化、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者自己要做热爱诗篇的榜样和领路人。
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中,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愈发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豁达厚重的价值观。而作为文化的享用者以及传输者的教师,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反思和审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经典典籍即便汗牛充栋,如果孩子们没能好好地学习吸收继承发展,无疑是十分遗憾的。借诗词里的零星力量,拨开生活的本来面目,看到路途中的不一样的光,那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也是践行当前大教育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语文教师应尽职责。
参考文献
[1]秦丽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01.
[2]付子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J].学周刊,20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