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洪丽卿
[导读] 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洪丽卿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中学     362011
        摘要: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物理是高中最难学的一门课”也已经成为多年来师生们的共识,如何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从而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衔接    循序渐进   创设情境  构建模型
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物理是高中最难学的一门课”也已经成为多年来师生们的共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不好物理而放弃物理,进而放弃理科选择文科。但对几届学生的调查得知,这些反映高中物理不好学的同学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初中其实很喜欢物理,并且成绩也不错。
为什么那么多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同学到高中后就掉队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通过本人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如何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从而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进行了一点思考。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
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刚开始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性怎样,思维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以前是怎么学习的,高中的学习与以前的学习又有哪些不同,他们又需要哪样的老师。只有知已知彼,才能事半功倍。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

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追及的习题要求学生画出运动示意图,动力学题目要分析受力,画出各个力。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像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像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在完成课本上现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指导学生课外实验,小实验,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参观访问活动,让他们动手,动脑,再引导他们分析讨论,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乃至写物理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在初高中都有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迷你小实验”、“探索性实验”是利于他们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并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中部分学生不认真、不动脑乱凑数据的现象。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疑问来进行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实验更认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研究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6、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若能不断创设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顺利地渡过高一这一学习难关。利用物理学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的故事和科学家的趣事,通过播放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中的例子的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巧设悬疑,加以联想,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因此新课引入中要注意形成悬念。
7、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教师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谈吐,无疑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同样也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因而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新知识。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能亲其师、才能教其道。师生情感的共鸣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师生互动,师生共学,一定会从顺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进而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瑜《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5。
3、程志荣《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4。
4、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