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秋 陈铮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教师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快速反应,以及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具体掌握。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更轻松、更有趣的环境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在小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原则以及策略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头深处有一处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去寻找问题,从而老师也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单纯的问题是枯燥,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问题情境创设就可以解决单纯问题的枯燥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课堂提问的巧妙设计,使学生在课堂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在小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都是由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即老师关于本节课数学知识的讲解,实践即学生听了老师的讲授后的习题练习。这就存在老师的讲解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问题情境创设就可以将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点转变成一个有趣的现实生活问题,这个问题又是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学生就会有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即使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也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学问题,以及这个数学问题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整堂课下来,老师合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二)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下,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更加的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融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会形成一种“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氛围。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不断思考,不仅老师的教学任务可以很好的达成,学生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学效率提高了。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高,对一些问题和现象无法很好的理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能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这些问题和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在小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而老师设置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服务的。设置的问题只有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不要问没有思考性或思考性不强的问题,比如对高年级学生问:“图画中有6颗樱桃,拿掉3颗,还有几颗?”这种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思考性,就是一种无效问题。
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这样提问:“六个梨平均分给三个同学,每人能分到两个梨,那么现在有7个梨,平均分给三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呢?”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然后得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还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出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将问题情境蕴藏在故事、游戏中,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如教学“计时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小明和小李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今天却相互指责对方不守信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人约好昨天八点去某体育馆打球,两人都准时到达了这个体育馆,但他们等了很久也没有看见彼此,就认为对方失信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使得学生对这个数学知识有着更加主动、深刻的认识。这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其他方面的表达,都应该清楚和准确。
三、在小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 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理解有难度。问题情境的设置过程中,是否准确、直观的表示出来,关系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情境的理解和感兴趣程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综合利用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不仅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动画情境或者3D效果,将图形的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使用颜色变幻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图形的组成,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快地了解组合图形的分解要领。
(二) 利用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巧妙设计将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理解他们不熟悉的抽象事物,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理论生活化。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先让学生观察人民币,说一说人民币上有些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如小明买了一支棒棒糖,花掉五角,又买了一块橡皮擦花掉五角,小明一共花掉了多少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学生倍感亲切,才能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语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整个数学课堂富有趣味化,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认真学习。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设置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将问题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教师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问题,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27.
[2]张长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5.
[3]瞿李云.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86-187.
[4]邓细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35):93.
[5]王莲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学周刊,2019(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