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辽宁省大连格致中学小学部 11602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而学习,应该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教学;思维
作为一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小学阶段,而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努力地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围绕学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学习和再创造,巩固了所学的统计知识,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增添了许多社会知识,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讲解《圆柱体》时,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用面积×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经老师这么一讲解,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的比赛,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注意迁移规律,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
在教材中,大部分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是旧知识的延伸或扩展。旧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认识的固定联系,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学知识结构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化新知为旧知,顺利实现认识迁移,恰当运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在“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学中,根据“异分母分数相加”时,首先应通过通分,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异分母分数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这一知识联结点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关键知识,设计出以下辅引题让学生板演:①254+87(列竖式),②742+29(列竖式),然后师生共同观查板演题,组织学生逐题讨论:第①题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第②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出示异分母分数加法“12+13”。这时,教师只要略加引导:“12+13”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把它们化成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学生便会很快明确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用启发与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重视开发思维渠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雪芬.浅析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73.
[2]韦雪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0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