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朱本飞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被推进。
        朱本飞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210049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被推进。这就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网络化时期的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递的责任,同时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是其工作能力的核心要求,实施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改革进程,促进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身教育价值,因此培养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这中情况下研究了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主要介绍了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教学理论在不断趋于成熟,信息化教学逐年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成为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途径。信息化教学设计推行的力度对教学信息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也成为目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因此提高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水平,收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近年来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仍然是其薄弱的环节,故而研究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需要根据国家或地方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特征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明确要在教学活动中解决的问题或任务,这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起点。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清晰明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还能作为学习者自我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参考依据。 教师为了对学习者有个大致地了解,就要针对那些影响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因素,比如初始能力、学习动机、认知结构、信息素养、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对学习者的分析,目的是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促进、组织,设计出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问题,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
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设计出与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或任务的难度应设计得当,不仅要有一定难度,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从而有助于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解决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发展,或者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的,否则就会削弱学习者的积极性。任务要明确,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出概括力强、指导性强的任务或问题,充分描述或恰当模拟呈现问题产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定位自己的角色,有利于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拥有问题意识或增强对任务的主人翁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协作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触类旁通,尽可能地产生学习迁移。设计的任务或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通过活动的实施把理论知识和应用融合在一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学习者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思想品德、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保证了教学进度的有序进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并将课堂教学、学校学习和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将个性化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学习和班级课堂教学统一协调,以便教学计划能够顺利执行,要求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要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步骤,包括学习进程计划,教材分析与研究,学习活动方案和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日常开展,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别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情境要求等,学生懂得了如何进行探究活动,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
二、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在教师是否应该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想层面上,并没有实际全面的详细的指标做为评价的标准,同时在教师的绩效以待遇方面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以及教学效果与评职称与薪资方面都不挂钩,最终教师对此也较为忽视。此外,很多中高职学校虽然每个月会采取听课等形式来考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但是最终考核的标准并没有具体统一,同时考核教师的结果也没有与教师的工资等方面联系密切,就使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收获到理想中的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中高职学校针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大体上都是内容相差不多,不能够针对教师的特征进行设计,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要求不想匹配。培训是中高职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并且教师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本校的教师外派到其他学校进行观摩的集中式培训,另一种就是中高职院校邀请具有优秀经验的教师以及专家来本校进行讲座。但是在这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训的形式单一。这两种培训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举办,及时已经产生逆反的心理,长此以往就无法真正收获到相应的效果。其次,将教师外派到别的学下进行观摩学习时,往往会由于局限性较大,使得教师真正收获到经验的数量较少,再加上校外观摩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培训持续的时间较短,更使得培训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再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较差,当接受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的中高职教师想要将培训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就会发现培训的新技术与自身所教授的知识联系不大,培训与实际不想匹配。最后是针对培训的效果缺乏相应的考核以及评价,中高职教师参加培训后进行测评时较为随意,很多教师都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填写,甚至有很多的中高职院校在培训过后就根本没有测评这一环节,对于教师接受培训的效果无法把握。因此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应该从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以及管理制度、教师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着手,将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工作加以完善。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情况参与效果较差
信息化教学课堂一直被从来当做示范课,目前中高职教师更多的也是采用传统教材教学的方式,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会额外的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这种形势下能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时间机会就较少,甚至会出现一学期仅有几节课的情况。应用交广的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也是个别教师的教学选择。很多中高职教师甚至对网络平台只是停留在听过但并没有真正的研究应用过阶段。此外,在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后,也缺少相关专家的指导,更没有在论坛以及贴吧等平台进行交流,使得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难以实现真正的提高。
三、提高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健全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与激励制度
分析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现有的教学规章制度,能够发现只是制定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缺乏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很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自身薪资以及绩效毫无关系,从思想方面就会选择忽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中职院校应该健全相应的评价以及激励制度,主要从制定详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指标入手,进行切实发展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要做到有据可查。同时针对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设计水平还要采取相应的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分级,根据级别的不同与绩效以及薪资进行直接挂钩,并将薪资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当对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公平性的缺失,因此应该重视评价的质量。此外,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能力结果进行分级的过程中,要将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评价标准作出区分,真正做到对教师群体都进行鼓励,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二)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体系
1.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培训形式
中高职院校传统的培训方式尽管较为方便,但是由于在培训后缺乏对教师的持续性关注,导致培训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缺乏实际性,教师难以将培训内容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中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积极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培训形式,来弥补传统培训方面的不足。具体实践中,应该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其中可以是视频课程以及网上探讨等方式,来增加教师的自主选择以及自主安排性,避免出现教师由于被动参与培训使得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通过互联网的在线培训能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本质以及优势有着充分的认识。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化思维,能够帮助中高职教师打破传统的培训障碍,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
2.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多元化的培训形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但是要真正了解中高职教师不同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及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进而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发挥培训的作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深入挖掘教,充分的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从客观层面上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自我学习。将大数据技术与整个培训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针对教师态度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其调动内在积极性,将传统的固有思维进行转变。对于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相关的课程教育。在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中高职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校内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能。但是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相应的培训也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一劳永逸。因此,对于中高教师参与的培训活动,应该建设相应的数据库进行记录,通过记录的数据能够客观并且全面的反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真正提高教师的水平,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将培训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三)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在教学一线上长期、反复实践而逐渐提升,不是仅仅靠几次理论或培训就可以完成的。最根本的还需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各类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去。因此,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上,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在做中感悟、收获,不断积累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主动参加区域级、校级的各类相关竞赛,除了传统的说课、公开课比赛,还要重视网络微课、慕课等,在比赛中快速积累经验,发展不足,及时改进。同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还应强调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通过积极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反思-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科研实践上,还应该努力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的工作,跳脱出教学实践的束缚,以研究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以科研实践为源动力,反哺教学实践,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科学的指导。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进程,在国内外信息技术也已经广泛地被应用到课堂中,并且收获到了师生的好评。在国家职业教育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也不断提高,并缺德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不够理想以及实践活动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中高职院校应该健全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与激励制度,完善培训体系并让中高职教师积极参与各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谢宾,邓映峰.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68-72.
[2]涂正正.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3]朱丽,黄进龙.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初探[J].江西化工,2019(06):262-265.
[4]刘蕾,戴心来. TPACK理论视域下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2019,18(12):267-270+276.
[5]童婧.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3):203-204.
[6]张跃东.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48-5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