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朱社员
[导读] 探索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准教学模式,是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朱社员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 611731
        [摘要]  探索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精准教学模式,是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精准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认知规律,确立精准教学目标, 设计精准教学过程,建立精准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融入大数据意识,把思政课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原因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和教学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已明显增强,教学成果更加显著。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瓶颈依然存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绩斐然
从国家层面看,宣传部、教育部多次下发重要指导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强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狠抓落实,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已初见成效,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呈现出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具有历史担当和责任意识。已初步确立“三全育人”机制,思政课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明显呈现。
从学校层面看,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已基本全面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达到三批次共37所,部分民办高校也已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组织机构上得到全面保障。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管理机制,高校领导直接参与思政课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各高校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立德树人的不可替代性。
从教师层面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内容结构,优化教学形式,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研究,把教学中疑难点问题进一步研究,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提升思政课感染力和说服力,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虽然思政课教学成绩斐然,但是,依然存在问题与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思政课教学的突破性提高,最根本在于缺乏精准化教学设计。
1.思政课教学目标缺乏精准化设置
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要求来看,主要从宏观角度和指导方向上加以确定,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具有宏观指导性特点,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能力目标的表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价值目标的表述是:“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2]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的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目标的精准度,最终导致教学过程空洞,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探索精准化教学目标。
2.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精准化设计
思政课教材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写、统一审定的,具有理论性强、结构严谨、导向性明确的特点,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包罗万象,给课堂教学留下了较多的发挥空间。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局限于教材的结构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印象,如何深度挖掘教材,以教材为蓝本,精准设计教学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缺乏精准化建构
目前,大多高校和教师在思政课考核方式上已经做了较大改善,将过去单一的期末考试形成改革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模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平时成绩的认定存在较大主观性,甚至会根据教师的喜好来评定,某种程度上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因此,需要探索精准化教学评价机制,在调动学生的同时,用量化的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数据化和权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精准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和技术化手段,依托计算机、手机端、教学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等媒介,精准设置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建构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精准设计、全程精准记录、过程精准分析,激发学生精准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

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全面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着力探索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为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奠定实践基础
翻转课堂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对翻转课堂的定义解读、具体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经典案例呈现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但是,思政课翻转课堂强调角色互换、强调学习场地的改变,强调教学流程的颠覆,在客观上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主导课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欠缺,必然无法适应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而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恰好是在翻转课堂基础上的进一步精准化,可操作性更强。
(二)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有效途径
《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 号)文件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学更要及时梳理教学内容,精准设计教学目标,精准优化教学内容,精准构建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这类‘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3]
(三)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教学基本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缺乏教学模式的精准化研究和创新,教师如何主导课堂,学生如何成为主体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部分教师也已经习惯于过去“全面讲授-主动灌输-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索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路径
利用计算机云端、移动端、大数据、教学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课前(大数据学情分析)+课中(教学平台教室)+课后(人工智能系统)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
(一)课前大数据学情分析是构建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4]因此,课前大数据学情分析应对学生进行精准分类为着力点。新生入学报到之后,通过大数据系统,有针对性的调研、测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学生的专业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区分学生的地区差异、全面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等多个方面,将学生按照对思政课的认同度情况分为三种:第一、对思政课认同度较较高,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对思政课认同度一般,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对思政课认同度较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据此,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精准分类,确保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二)课中智慧教学平台教室是构建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媒介
在课堂教学中,精准教学模式对教学平台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能够全面反映精准教学目标设置、精准教学内容设计和精准教学评价机制建构。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将宏观指导性目标精准化为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四个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基本原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和“传统教室与智慧教室相结合”。通过“四个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后人工智能系统是构建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保障
为了确保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课前大数据分析、课中过程性数据记录、过程性评价机制、考核机制都极为重要,最主要的依托就是人工智能系统:包括PC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以雨课堂、腾讯课堂、云朵课堂等为代表),自媒体“微平台”(以QQ、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代表),在线学习平台(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MOOC、SPOC等为代表)。根据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合理选择人工智能系统,将PC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自媒体“微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有机结合,做好课前大数据分析,过程性数据沉淀以及过程性评价机制、考核机制,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3-21(02).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N]人民网,201811-03.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教技[2016]2号.
[5]沈震,杨志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SZQ20170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社员(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