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校本课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彭菊
[导读] 现在我们的多样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家的先进单位称号,也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彭菊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   834009
        现在我们的多样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家的先进单位称号,也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但作为具体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我认为,我们需要做的,还有以下工作:
一、理清思路,凝聚特色。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是我们本次教改的主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上可以自主地、多元的选择自己善学乐学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等学习内容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性,自觉性。然而,在高考背景之下,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这只能是一个理想。我们不能拔着自个的头发飞离地球。所以,我认为,这种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的课程一是有具备与高考相呼应的“基础性”。否则,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经不起现实的拷问。
但是,多样化办学还是给了我们想象空间的。我们可以戴着镣铐跳舞。
我认为,我们需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多样化办学与创建特色学校之间的关联问题。
2、理清基础必修课程与辅助发展的兴趣课程之间关系。也就是理清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关系。
3、理清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之间关系。
二、多样化办学与创建特色学校之间的关联问题。
对多样化办学的办学方向,我的理解是实现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培养的方式多样化、培养的目标多样化,培养的结果多样化。但是,“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分散教育资源,或者平均分配教育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相对于教育教学各机构各部门 “整体上的多样化”办学思路,还要形成我们自己的“个体上的特色化”。
也就是说,自治区的多样化办学试点工作与克市教育局的创建特色学校之间可以搭起共赢的桥梁。我们多样化改革的突破口,选择了构建多元课程体系,而在多元课程体系中,选择优势科目大力扶植,以形成特色课程,这样,就全校而言,也就最终形成了我们的多样化试点的重点项目――“课程有特色”。再将课程特色通过定期的组织活动,积累成一种习惯性的学校活动。这样,这种带有十三中特色的学校活动,最终就有可能形成十三中特有的校园文化。借用鲁迅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建设校园文化,归根结蒂,就是形成校园固有的思维行动模式。这也可以是培养出来的。
理清基础必修课程与辅助发展的兴趣课程之间关系。也就是理清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关系。――重点扶植必修课程,定向培养选修课程。
这里,我把校本课程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国考为基底的、经过校本化的国家课程。一类是以培养十三中个性为基底的发展、辅助课程。
我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我们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分层教学的组织样式,是我们学校教改的重要手段。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式,我认为有以下两种。
1、对国家课程的必修模块的解读与定位。必修模块中同一模块的内容,在实行分层教学的学科里,必须在教学进度相近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增减模块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校本化的、不同层级的“必修”内容。――必修模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层定位。
2、对国家课程的选修模块的解读与定位。这是高二下学期必须考虑的内容。要求学科组切实选准“必考”与“选考”内容。不同类型的班级,对所学模块应该有区别。实验班,必考与选考并重。教学目标与选修模块要求一致。平行班级,只重必考,忽略选考。而且对于分层班级来说,必考内容也要分级对待。――选修模块的分类分层定位。
校本课程也应该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

所谓必修课程,我是指那些具有以下特点的课程:1、基础课程的延伸;(如小记者、话剧社类)2、本校富有传统特色;(如篮球、民族舞蹈类)3、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如足球)4、能形成有影响力的社团;(如动漫设计、MAD社团)。这些课程,是我校形成特色校园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大力扶植。
我们的校本课程中,有部分课程是为国考基础类课程服务的。如“演讲与口才”、“实验物理”、“英语影视欣赏”等。它们是基础类课程的延伸。是形成国家课程中所包含的某种特定能力的主要培养方式。
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临时性的兴趣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做为必修课程的补充。而且我认为,必要时,应该加以淘洗。我们必须对泥沙俱下的校本课程进行披沙检金的优化整合。不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本课程上一无所得。校本课程应该是形成第二能力的平台,而不应该是消磨时间的无聊课堂。我们需要稳定,和谐,但我个人认为,稳定与和谐,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学生的成长,让那些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师水平不够专业,教学方式以简单粗暴的放羊式进行的课程存活下去。校本课程可以成为教师福利,但必须是那些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有一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教师的福利。
三、理清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之间关系。
研究性学习方法类教学内容需要兼职老师单独授课。也就是现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但过程性教学或研究内容,可以融入校本课程中。由校本课程的教师来担当指导责任。这需要给老师相当的待遇。
社团活动也同样存在指导老师的待遇与评价问题。学校社团活动现在属于团委负责。但待遇应该是属于教务部门负责。没有相当待遇引导,社团活动必定会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另外,社团活动的空间也需要引导,应该给社团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动平台,展示平台。
四、我校当前的任务
1、形象化地设计育人理念。让育人理念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这样利于教学理念的实施。形象化设计包括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图画等方式将我们的育人理念表现出来。
2、绘出多样化改革试点路线图。也就是将我们的试点工作分阶段实施的重点和要求明确出来。
3、向教职工们明确我们多样化改革的内容和突破口。
我认为咱们的多样化改革是以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为中心,在兼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走创建特色学校之路。其实我校的多样化课程是非常丰富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授课形式多样化。鼓励老师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前提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校本课程存在样式是多样化的。比如军乐队、田径队舞蹈队等专业队伍也可以计入校本课程。加上文体高考生辅导等。教师训练、排练也是授课多样化的表现。
1.1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也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课堂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
1.2文化艺术节庆典、校本课程展示由老师与学生共同组织。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基本实现了多样化。
1.3模块化教学、分层教学、民汉流动走班等等这些选修与必修结合的走班样式,体现了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下学期,我们还可以再多增加一项内容:由年级组申报并实施自己年级的特色文体项目,比如年级舞蹈队、体操队等。――让年级有特色,这样就可以在管理形式多样化上再上层楼。
   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各部门分管课程,分门别类,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如:德育部门、教务部门、教研部门和年级各自负责自己的某一类课程,这样,我们的多元体系就更完整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督导中心,由各学术指导委员负责本学科的校本课程研发。
4、建立建全特长生培养通道。特长生包括文体特长生、基础学科偏科严重的特长生等。学校能否在特长生的招生方面索取更大的自主权?在分班时能否为文体特长生单独建班?可以说,特长生是为学校争取荣誉的重要资源。在一两个优势项目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各家学校获得“成功”的法宝。夺取这一成功的中坚力量,绝对是特长生。不同类的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班级上课,实验班与特长班具有不同教学目标的选修与必修课程,这是几个成果突出的学校的共同做法。
   我们的课程,无论是基础性课程还是辅助发展类课程,已经尝试模块化、分层走班、民汉互动走班等改革。我认为,这将是我们多样化办学的重要改革项目,这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其发扬光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