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用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马康宁 纪彩丽
[导读]
        马康宁  纪彩丽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1
        摘要:“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幼儿园实践联系紧密。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确立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活动设计、丰富课程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四方面入手来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提高学前教育学的课程质量与学生能力。
关键词:实用性;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贯穿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体系,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关注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近年来,随着幼儿师范学校的转型,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增多,但其体系却大同小异,内容陈旧,实用性差,难以适应幼教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变成了一种狭窄、孤立、单向的活动。因此,本研究从“学前教育学”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实践活动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四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保教技能,以提高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
一、确立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1)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学习心理特点,结合理论学习的规律开展教学。
(2)体现理论的应用价值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3)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逐渐养成学生热爱幼教职业、恪守职业道德的职业信念。
(4)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督促学生开展自修、自研,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理论依据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强化理论的应用。程序教学的要素是: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率。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关注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方向、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过 程的状态,是整体课程的轴心。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
(2)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
(3)能设计和组织学前教育活动,能通过学前教育现象进行分析与研讨。
2. 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的基本能力;
(2)具有学前教育活动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具有学前教育调查与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谦逊好学、求真务实等方面的素质;
(2)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先进的学前教育观;
(3)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活动设计
1.教学模式设计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教育见习中对儿童、教师充分观察,积累关于学前教育基本观念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教学内容,批判现实,思考改革之路。
(2)客观地反映学前教师的工作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形成面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困难的正确态度,鼓励学生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学前教师。
(3)以优秀幼儿教师的案例感染人,以自身对本专业的热爱打动人,培养职业情操,树立专业信念。
(4)开展采访学前教师、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课后活动,以多种形式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职业的认同。
2.实践活动设计
依据所学的学前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步骤,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初步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同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四、丰富课程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
观念的养成并非几次教学活动即可达到效果,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对本课程内容的评价不应用刚性标准,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思考的过程和质量上。在学习中注意四个层次方面的具体要求:
1.识记:要求学习者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运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4.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教育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教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牟映雪.学前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3]    陈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6):111-112.
[4]    赵梦莹.以应用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 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