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巧
甘肃省天水市育生中学 741000
教学设想: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古诗词一百多首,如果不经过整合, 初中生不但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而且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简直是天方夜谭。
九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身心急剧变化……经常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及时舒解,就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怎样教给学生系统的诗歌鉴赏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铁锌钙等丰富的营养,调适自己不良的情绪,茁壮成长,几经思索,我觉得可以把这些诗文根据作者情感、时代等分类学习,这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代文豪苏轼是一个掉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的人,是一个经历了生死历练之后,“千山有水千山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人,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在纸上,而是渗透于生命的每一个细节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这几首词都是他贬谪后所作,表达了在逆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积极乐观、豁达潇洒的情怀以及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难得的人格魅力,对于处在中考时的学生调适他们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复习苏轼的诗文,积累运用其中的名句。
2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感情,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在这次的考试中,有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____的力量》。九四班的一位女生,她的作文36分儿。我让她介绍当时的构思过程,她说中考体育那一天,刚轮到她考试了,却下起了小雨。她很着急,这个时候他听到她的同学正背《定风波》。于是想起了“心中有苏轼,天下无难事”,马上也跟着背起来,很快她也静下心来,从容镇定的走向了考场。成绩出来之后,她们两个都超常发挥。写作文的时候,她就把这次的作文题目命名为《诗词的力量》,她的作文就是这件事的真情流露。我想这位同学是学到了这堂课的精髓,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以一种阳光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学习有两种目的:一种是积累知识,另外一种是,用学到的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学习只是积累知识,那人就会只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如果用学到的知识,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这样我们就会成为像毛泽东所说的: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很明显,第二种学习目的是最实用的。因此,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苏轼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中得到启迪,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首先,我们看世人对苏轼的评价: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 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 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 。
“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 一笑置之。” ——中国文学大家林语堂《苏东坡传》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从古到今, 世人对苏轼的评价都很高,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呢?我希望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苏轼的五首词,解开其中的奥秘。
二 读苏诗,知苏轼。
1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老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后因为与当权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做官,和亲人长时间分离,这两首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学生欣赏这两首词,注意朗读重音、节奏、感情基调并感受其意境。
(2)请学生用:我从———中,读出了———的苏轼,了解此时苏轼的情感及人生态度。
方法指导:我从“鬓微霜,又何妨”中,读出来了老当益壮、勇敢、坚强、潇洒的苏轼。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从分析中,我们感受到苏轼被贬之后,他也迷茫、孤独、寂寞,但是他却不会因此一直萎靡不振,他能从痛苦中咀嚼出人生的道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的雄心壮志不改,爱国之心仍存。
天有不测风云,宋神宗元丰二年7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诽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12月获释出狱,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经朋友帮忙才租了50亩荒地经营,才勉强度日。下面这三首诗,都是这时所作。
2《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
(1)学生欣赏这三首词,注意朗读重音、节奏、感情基调并感受其意境美。
(2)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三首词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例如:我从———中,读出了———的苏轼,了解此时苏轼的情感及人生态度。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地点评或补充,引导学生明确: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抒发了他孤独寂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
《定风波》表达了他已经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雨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经历了人生的各种挫折之后,他不但能然面对,而且还能够保持心灵的纯净,做到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3)老师总结:苏轼在经历了人生如此大的挫折之后,不但没有沉沦,反而愈挫愈勇,在人生的挫折中升华自己,遭遇低谷反唱了生命的华章。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这个角度说,苏轼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人在重大苦难中,要么沉沦,要么涅槃。苏轼怎么做到涅槃呢?
3苏轼涅槃。
老师结合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明确苏轼涅槃的原因:
(1)勇敢承担责任,救人。
(2)埋头做学问,学会自我排解:救己。手抄《汉书》、撰写《论语说》,立志完成他父亲没有写完的《易传》,还苦练书法和画画;读老子、读庄子、读《易经》;读《金刚经》、读《维摩诘经》……苏轼把这儒、道、佛这三种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才做到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淡定。
小结:苏轼思想经历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寂寞不是孤独,孤独可以享受,而寂寞,是无人能诉、更无人能懂的内心的荒凉。
第二重境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没有谁天生豁达,失意时,要学会自己排解,只有自己能帮自己。
第三重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你真正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你才会发现,一切的痛苦、甚至包括欢乐,都没有那么浓烈,曾经发生的一切,不过如此。
三 悟诗魂,净心灵。
1 学生说说苏轼的人生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心中有苏轼,天下无难事。”当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想想苏轼,然后以苏轼为榜样, 砥砺前行。
2 如果让你选择一句苏轼的诗,把它送给处在困境中的朋友,亲人或者其他认识的人,让他从中汲取力量,你会选择哪一句送给谁?
方法指导:学生可用这样的句式:
我要把----------,送给----------,希望他-------------。
例句:我要把“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送给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朋友,希望他能够对勇敢面对挫折,沉着、冷静地克服困难。
老师寄语:
让我们以苏轼为楷模: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担当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住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精神……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四 作业
以《苏轼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