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提升学习动力的心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18期下   作者:赵秀珠
[导读] 通过对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分析,探讨提升学习动力的心理策略——挖掘学习乐趣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业效能感。
        赵秀珠
        广东省东莞市济川中学      523000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分析,探讨提升学习动力的心理策略——挖掘学习乐趣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业效能感。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动力  心理策略
孩子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内容的难度都发生了巨变,同时,孩子也进入了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但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 因此,对孩子而言,初中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根据班主任、科任的反馈和心理发展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比例非常高。如上课较难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目标、作业敷衍拖拉、学习怕苦怕累、学习不主动等,这些其实都是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引导和调整,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影响其继续深造的自信心和能力,产生厌学情绪,浪费美好前程,因此,探讨初中生提升学习动力的心理策略非常重要。
一、初中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分析
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但从根源上对孩子有促进作用的不是来自外在的要求,而是来自孩子内在的需要,有了这个动力,孩子才有学习的愿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动机来源于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有动机。该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自我价值感是对自我认知和评价。随着自我价值感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个人因素
青春期孩子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这个阶段面临着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他们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没有建立合适的目标,难以体验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容易出现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行为,同时,初中的学业难度增加,孩子在这过程中更容易遭受挫败感,抗压能力弱,过低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无价值感,最终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二)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对学习的认知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多家长自身很焦虑,害怕孩子落后了,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甚至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因此,看到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或暂时的学习落后,可能控制不住情绪,采用大量责备、呵斥、否定的语言向孩子发泄情绪,或提更高的要求,如催促孩子学习、课后增加作业、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无形中感到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烦躁、担心,不自信,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动力。还有些家长,以外部奖励的手段利诱孩子学习,结果孩子的学习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没有奖励则不愿意学,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方法、同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动力。如果学校的评价方式单一,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或者作业量过大,班级氛围不够和谐,甚至遇到欺凌的话,那么孩子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阶段,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学习动力的强度是内因和外因等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要想提升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必须挖掘学习的乐趣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两大方面共同努力。


二、提升学习动力的心理策略
(一)挖掘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1.尊重个人兴趣,与学习相互促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和学习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可以利用兴趣促使全面发展,如初中生有打篮球的兴趣,尊重他的兴趣,把打球作为动力,让他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才能打,这样可以促使其较快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引导其把球场上那种竞赛的劲头迁移到学习中,同时引导其思考要打球打得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如身体素质、逻辑推理、专业技能等。
此外,让孩子变换有趣的学习方式。例如,学习英语,除了单纯背单词,还可以借助有趣的APP、看电影、英语角、课等多种形式,让学习不再单调。
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有用。例如,假期想外出游玩,规划路线等需要用到地理、英语知识等,博学多才在班上很受欢迎啊等等。
让孩子体验学习有趣的过程,就能让兴趣和学习相互促进。
2.遵循注意力规律,改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习更轻松,自然让孩子感到学习有趣。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为主到有意注意为主过渡,真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因此,要利用这个规律变换学习的方式和内容让大脑得到休息,例如专注学习半小时后,休息十分钟,再进行下一个学习的任务,而且学习任务要文理科交替进行,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减少无关干扰,这样学习起来就感觉轻松,减少对学习的抵触。
3.家长示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观点,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想让孩子爱学习,首先家长自己要爱学习,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家里规划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区域,置身于学习的场中,自然有学习的欲望;亲子间有良性沟通,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或时事等讨论分享等。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创设学习的氛围,如想让孩子对国学有兴趣,可以加大宣传,通过宣传栏、诗词晚会等途径让孩子增强感受。
(二)增强学习成功感,提高学习自信心
1.鼓励孩子,体验成功感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跳蚤实验,把跳蚤放到一个有透明盖子的玻璃杯里,当跳蚤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跳出去,结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后来盖子被拿走了,跳蚤依然在杯底不动了,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当一个人经历的挫败较多时,便会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因此,让孩子学习有信心,必须要让他积累成功的体验。
成功与目标有关系,目标合适,更容易体验成功。目标必须基于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稍高一点但经过努力有希望成功的,而且是具体可操作的,例如,和孩子讲现在读好书,以后找好工作,目标不清晰,应该制定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星期每天的具体学习目标任务,这样实施起来更容易成功。
此外,家长和老师的及时鼓励非常重要,鼓励也必须是针对具体的进步,这才能让孩子知道哪方面是被认可的,例如,我看到你今天的语文作业写得很工整,背诵的文言文很流畅等。当孩子收获到外界的鼓励认可后,会增强其自信心。
2.关注心理,及时处理困难
随着初中的学业难度增加,孩子容易受到挫折,可能错误归因,形成一系列不合理的认知,这时,父母及时地陪伴支持,了解孩子遇到了哪些挫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家才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会积极寻找资源更好地度过难关,更有信心迎接学习的挑战。相反,如果父母并不理会孩子的困难和感受,孩子就会孤立无援,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好,甚至最后导致厌学。
3.放下焦虑,接纳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有9大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都不一样,不能统一以某种智能去评价一个人,孩子是否优秀也不应该只凭成绩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个孩子的学习类型也不一样的,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因此,孩子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作为家长,我们要看到孩子独特的优势智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接纳每个人的差异,放下自己的焦虑,不传递焦虑给小孩,相信孩子会把学习安排好的。
【参考文献】
[1] 关颖.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教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2017,12
[2] 简·尼克森.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M],2016,7   
[3] 李子勋.家庭塑造孩子.中信出版社[M],2018,7
[4] 关鸿羽.孩子有动力,自然爱学习. 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M],2017,2
[5]王金海.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北京燕山出版社 [M],20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