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区——以武汉严西湖北岸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7月19期   作者: 杨 智
[导读] 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杨 智
         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 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山水特色。本文以武汉青山区严西湖北岸为例,在分析山水林田湖草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青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区”的定位,重点阐述了6个方面的完善优化对策建议,为后续继续开展项目组织实施和生态类组织管理提供决策上的借鉴。
         关键词:绿水青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
         项目位于武昌区东部,地处长江南岸,北邻青山北湖,西面紧邻中环线,东面紧邻外环线,武鄂高速由西向东贯穿而过。
         严西湖与杨汊湖、东湖、沙湖、南湖、严东湖相通相连,绿楔贯穿,项目基地成为绿道连通的节点。可以说,大生态严西湖北岸拥有三面临水,南面望山,群绿围绕,藏风聚气的绝好生态环境。基地现状农田肌理丰富,设计中可保留其原有肌理形态,营造富有生态、野趣、田园气息的生态景观;同时,长达4公里蜿蜒的水岸,筑、林、田、岸资源条件丰富,提供优越的环境。
一、绿水青山定基调
(一)牢记“两山理论”,书写“绿水青山2.0时代”新篇章。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生态武汉”。
         2020年5月全国两会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引绿色发展新方向。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山水特色,打造“美丽生态武汉”。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2019年9月29日,省长王晓东在鄂州召开现场推进会强调,坚定不移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2020年5月19日,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二、花香药谷树形象
(一)总体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基地自身特点。本次项目定位为:以生态修复和绿色拉动为手段,打造“青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区”。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区建设计划】以滨湖都市片区为载体,以生态修复和绿色拉动为手段,衍生出生态相关产业;以点破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植入创新产业,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示范区”;从水体修复、受污染耕地修复到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示范区建设,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修复打造形成生态示范区;借鉴国内外生态产品项目实施经验,推进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化发展。
(二)形象定位
         新冠疫情以来,从“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的应用,到方舱医院的太极拳、八段锦,中医药“组合拳”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两会上,张伯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议案,促进我国中医药立法。
         而金银花有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多种感染性疾病。本次规划结合基地打造生态健康的药香谷。以“绿水青山,花香药谷 ”为形象定位,寓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花香药香就是健康故乡”。
三、山水林田保生态
(一)借助山水林田湖草,融入绿色生态理念,构建四大分区
         (1)建设区——绿色低碳、海绵城市(生态发展区):将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中;实行海绵城市理念,低影响的雨洪管理与利用策略等。
         (2)减量化地区——生态修复(生态底线区):针对宅基地、道路广场等不同的减量化地区,采取用深翻土壤、碎化硬质地面、综地整理等不同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3)农耕区——污染防治(生态底线区):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手段,从源头分散治理污染,追求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4)滨湖区——蓝绿交融(生态底线区):进行水环境整治和开发强度控制,营造水绿交融的城市滨水自然景观环境,同时结合丰富的水态,营造多样化空间。
(二)水:创建生态海绵城市体,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水环境
         通过植物规划与鱼类养殖,丰富生物多样性;利用雨水花园、鱼塘净化器以及人工湿地等,通过土壤和植被的过滤、吸收,去除雨水中的土壤杂质以及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雨水径流的目的,同时有美化景观的效果。
         通过雨漏管和暗渠收集地面雨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引入蓄水池贮蓄;通过种植菖蒲等具有净水功能的植物,净化水环境;通过在低洼区域覆盖植被,形成雨水花园,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鱼类的适量放养,达到水生态平衡,提升水质。利用宅间空地和水塘改造成人工湿地,配合植物,达到水质净化、美化景观的效果。
(三)林:保留本土自然林,丰富林冠居,提高生态质量
         对基地内的林进行生态考量、评估,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复育林为敏感物种和户外娱乐提供栖息地与空间,控制开发量,仅提供少量户外休闲必要的设施。保护林比复育林可承载高比例的户外休闲体育运动。
         通过建立栖地监控研究——学术伙伴及碳税信贷计划;教育休闲林——乡土物种苗圃、教育景观;生态经济林——果林、木材林、作物林;保护林——承载户外休闲体育、果园和林产品用地;复育林——为迁徙动物创造更好的生态连通性;冠层多样化——减少单一植栽,保留50%成熟乔木,栽植不同树苗等手段。
(四)田:复合生态种植,管理农田病虫害,形成生态缓冲带
         建设农田湿地,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设置合理的农田规模,同时为河道与沟渠水岸设置缓冲区,建立滨岸湿地带,过滤并净化农业径流;采用鱼稻共生等生态种养方式,打造生态田园。
         缓冲带生境营造:农田湿地可形成缓冲带,并吸引野生动物、水禽及其他鸟禽栖息,提升基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利于农田的病虫害管理。
         生态种养:鱼稻共生、虾稻共生等方式,形成田的生态循环系统,引导群众发展“稻鱼共养”特色种植养殖,有效提升稻田产值。
         休闲游乐区:农田将植物、动物、游乐设备和游戏主题相结合;打造集“田野农场体验+非动力游乐+IP沉浸体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农场乐园。
(五)湖:串联南北,营水绿城,蓝绿交融
         通过复合人工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进行初步进化,构建水生态植生态系统岸线,营水绿城。充分利用自然的驳岸形式与软质湖底打造表流湿地,减少工程成本的同时,有利于营造生态、自然的湿地景观。
         初步净化:复合人工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主要去除污染物BOD、COD、SS等。
         构建水生态沉水植物:沿岸带的挺水植物形成的湿地系统不但对水质净化有着良好的作用,还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
         构建水生态系统岸线:连通水系,恢复湖体连续状态,水体与周边区域的互动性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
(六)草:研究特色中草药,丰富中草药物种,享受健康生活
         由于基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在不占用基本农田前提下,在道路两侧、林下种植中草药,同时还可在水中形成鱼药共生的模式,增加中草药种类,还减少了鱼类的病虫害。丰富景观的同时增加物种多样性,打造生态健康的生活。
         观赏性中草药:根据不同中草药不同颜色形成不同感觉的观赏区,沿着基地内部道路进行布置,视觉与嗅觉得到享受,治愈身心。
         食用性中草药:丰富中草药物种,进行研发、种植展示以及采摘,让人们在运动中享受健康,健康中享受运动。
         鱼药共生:水中也可种植中药材,比如莲藕、芡实、芦根、白茅根、海藻、昆布等,增加中草药类别,减少了鱼类的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杜玉先 . 用制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N]. 沧州日报 ,2013-11-23(003).
[2] 余新晓 , 贾国栋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带动水土保持新发展 [J].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