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7月19期   作者:吴桂香
[导读]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吴桂香
          46000319860720**20  海南省  572000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已难以靠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完全解决。采取科学的综合性手段进行整治,不仅有利于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目标。相关部门应当以政策为引导,明确工作的执行目标,坚持农村地区土地整治的原则,深入贯彻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
         关键词: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需紧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创新土地整治思路及方式,发挥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概述,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供参考。
         1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用
         1)可以完成土地整治的创新型转型升级任务,完成土地整治由规划管理与控制转变到空间层次的治理。
         2)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用地的无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促进土地利用率不断地提升。
         3)可以充分地满足农村地区对土地管理以及发展用地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效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完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城乡融合式发展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2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难点
         2.1农村分布及农业用地需求问题
         现阶段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及土地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建设用地的居民点呈现杂乱无序、分布散乱的特征,于此同时,由于农村建房用地指标缺失,土地调整难度大,导致随意建房、建新不拆旧等问题频发,违法违规用地情况亟待控制,不利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农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农民搬迁意愿低,使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难度很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农业土地规划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压力,特别是基本农田调整难度大,农业用地指标缺失等,无一不影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整治资金落实难问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项目多,前期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在乡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仅靠财政资金难以满足资金要求,后期能否通过产业导入来平衡仍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2.3农村发展及农民参与问题
         由于农村发展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气候条件影响极大,因此村与村之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情况也具有极大差异性。同时,农民整体意识及对项目的了解程度也可直接影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应自下而上地做工作,当前,不少地区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各项目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农民对项目的了解及认识并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
         2.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范围更广、对象也更加多元化,在实施过程如何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农民利益不受损,杜绝形象工程等脱离主线的行为,目前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3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3.1加大资金的整合投入力度
         组织开展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全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及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资金保障体制,有效地解决以前整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投资、投资分散以及投资难等问题。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标准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利用规划农村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设计合理的土地复垦要求与标准,重视并做好农村地区公路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治理工作。根据农村地区用地和资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综合整治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还能落实“预算不动与用途不改”整合资金的有效使用方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引进个体企业与信贷单位,为农村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资金扩大融资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部门融资的过程中应针对资金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科学合理的管控工作,进而确保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能够高效且有效开展。
         3.2确定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
         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深入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对于关键环节应当格外重视。首先,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标准,科学规划农村地区的用地布局,从根本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工作有序展开。其次,还应当不断地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最大程度地确保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最后还应当创新优化整治方式,增加农村地区的耕地面积以及提升土地的质量,建立健全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结合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积极导入合适的产业,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工作及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应当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并自下而上地引导农民了解并参与到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各个环节,包括规划、选址、实施及验收等环节,让农民了解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及可带来的收益,将农民“被迫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情况变成农民“主动要求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情况,尊重和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同时加大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3.4建立健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管机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整治工作的监管机制。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的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类数据等,搭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监管系统,设计“一张图”应用、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综合评价、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全流程信息化管控,?防止“片面追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拆大建,以及引入社会资本建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现象的发生。同时,应当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管以及惩治的力度,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针对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应当设立科学的治理标准,进一步明确监管与考核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地域性极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乡土情怀的实际需求,在整治工作中应结合区域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尽可能地确保区域内农耕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的整体性及完整性得以有效保护。
         4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基础资源,同时也是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必要生产要素,推进着我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农村经济朝着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实现了整个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水.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N].中国环境报,2019-04-25(003).
         [2]杜俊娜.对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9(9):178-180.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良性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