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鲁阳
[导读] 摘要:现阶段,有关单位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少,并不能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应有的作用,水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不利于水利行业的稳定发展。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蓬莱管理站
        摘要:现阶段,有关单位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少,并不能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应有的作用,水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不利于水利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入手,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几点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有关单位进行水利管理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
        引言
        目前,有关单位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较少,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作用,不能科学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水利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当前,有关单位逐渐认识到了水利管理中信息化技术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尝试应用信息化技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水利管理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情况下,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一)抗干扰能力强
        水利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因此,水利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水利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难以避免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进而降低水利管理的质量,减慢自身工作的进度。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将人员从复杂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水利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证水利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保证工作开展的进度及质量。
        (二)准确度高
        在以往工作中,水利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工作均由人力完成,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且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延迟,难以为水利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利于水利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完成数据收集及处理工作,数据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准确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种情况下,水利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着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水利管理工作难度大幅下降,能够有效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水利管理的效率及质量,进而促进水利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三)适应性强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地形地势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在开展水利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利管理工作难以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有关人员快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岗位,进而促进水利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能够为水利管理人员确定水利工程所处位置提供帮助,进而避免时间及精力的不必要浪费,加快水利管理的进度。现阶段,世界现有卫星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其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1]。卫星定位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多被用于抗洪抢险工作中,为有关单位进行灾区救援提供了数据支撑,能够帮助有关人员快速准确的发现灾情,进而提高灾害防范与处置能力,更好的保障民众生命及财产安全。另外,卫星定位技术在确定水利工程开发地点方面也发挥着较为突出的作用,其能够帮助有关单位快速确定水利工程开发地点,进而实现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地表物体反射和折射电磁波的情况获取信息,进而为人员制定决策及工作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遥感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及洪涝灾害监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人员确定受灾面积及具体位置,为人员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国家应对灾情的能力。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涵盖了遥感技术、三维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能够对水利工程及水利工程周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水利管理人员快速高效完成自身工作。而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人员预测特定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降雨情况,为有关单位防范洪涝灾害提供帮助[2]。
        三、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应用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
        水利管理单位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新形势下,水利管理单位应明确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充分理解信息化技术在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有关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水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切实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技术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水利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加大宣传力度及资金投入
        在以往工作中,部分水利管理单位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宣传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及作用,导致水利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较少,不能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水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转变人员的思想观念,鼓励和引导人员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而提高水利管理的质量。而且有关单位应为水利管理人员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资金保障,注意采购先进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化技术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另外,有关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研发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推动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为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3]。
        (三)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人员综合素质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应用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有关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要求水利管理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切实提高人员的能力,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水利管理任务。而且有关单位应注意对人员表现进行评估,依据人员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表现对人员进行奖惩,促使人员不断改进自身工作,进而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此外,有关部门应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进行定向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提高信息化技术相关课程的比重,在提高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进而加快水利管理进度,提高水利管理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水利管理工作的影响,促进水利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为水利行业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单位应明确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掌握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表现,通过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及资金投入、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等手段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进而实现水利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春.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9(06):205.
        [2]王金成.浅议信息技术在基层水利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J].山西农经,2019(09):93.
        [3]徐浩.现代水利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以“数字三江”系统为例[J].小水电,2016(04):65-66+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